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章)昏與明-《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衣服一臟,實際上很容易看出來。
但是工作哪有不臟衣服的?
所以,每家每戶的婦女,每天工作量最大的事情就是洗衣服。
其次就是吃。
在英格蘭工業革命的時候,普通人就一個煩惱,那就是洗衣服。
但是在大漢,普通人有兩個煩惱。
出了洗衣服,還要吃飯。
漢人對吃的要求,比英格蘭貴族的要求都高。
不重樣,是對食物的基本尊重。
如果食物材料重樣,那也要做法不重樣,口味不重樣。
還有,當朝掌權的霍海最是喜歡吃,長安城就流行吃。
長安城的達官貴人流行吃,小地方的貴族就爭相效仿。
對于大家來說,有錢就吃,就成了流行風向。
那大家能不吃嗎?
而工人要吃好,就不怎么帶干糧,因為吃的東西便宜,所以大家基本在外吃。
所以吃這壓力其實沒那么大,只有周末在家吃,還有晚上有一頓。
但洗衣服可就真的很費勁了。
這幾年這個鎮子,適齡人群中,戶均三個小孩!
那可是三個!
三個小孩的衣服,加家里一個年輕工人,一個老工人的衣服,可得一個人洗。
家里的爺爺爸爸去上班,沒時間洗衣服。
三個孩子需要帶,奶奶帶孩子。
那就是婦女洗衣服。
這可就是個巨大的問題了。
這胖胖的婦女一提意見之后,附近的女人都有同感,都爭相提到了這個問題。
一群人嘰嘰喳喳,給劉徹都問懵了。
洗衣服?這朕能怎么辦?
劉徹看向霍海:“有辦法沒有?”
一個女人:“朝廷肯定有辦法啊,以前大家沒吃的,朝廷又是改良耕種方法,又是渥肥,又是高產植物,現在糧食產量比以前多了十倍不止。”
“以前大家沒衣服穿,現在又是毛衣,又是棉衣,又是皮衣。”
“以前大家走路不好走,現在又修路,又是馬車,養殖的牛馬也越來越多了。”
“朝廷是好朝廷啊,大家要什么,朝廷就有什么。”
“但是以前沒有人跟朝廷提意見所衣服太難洗了,現在有人提意見了,朝廷的大人才,科學家研究員們肯定能解決這個問題啊!”
這一代大漢子民太幸福了。
他們小時候什么東西都沒有,現在什么都有了。
在他們看來,朝廷無所不能。
有沒有只看朝廷知不知道。
而劉徹聽完后又開口:“霍海……”
話還沒說完,一群女人激動:“您就是財神爺?”
“接財運!”
“摸一摸!”
“哇,見著活的了!”
霍海:“哎!哎!哎!”
“等一下!不是洗衣服么,怎么摸上財運了?陛下比我富!”
一個女人不好意思的側頭一笑:“咱們又不傻,冒犯陛下要殺頭的,咱們退而求其次嘛!”
好個求其次。
霍海:“那更不能讓你們接財運了,你們男人的工資薪水不都是我發下去的,已經發了錢了,想要更多只能靠腦子了,讓你們孩子好好讀書吧,讀了書就有錢了。”
“你們還想不想解決洗衣服的問題了?”
霍海說的多沒用。
在長安,說話是可以起到讓人思考,讓所有人退卻的作用的。
對這群要摸財神的女人來說,霍海說什么都是白說。
但聽到解決洗衣服的問題,所有人停了下來。
霍海不需要給眼色,蔣不疑就帶著一群人上前隔開了這么多人。
這么大一群人擁擠在一起,是要出問題的。
當然,理由不是把她們呵退。
而是喊著:“我們隨行的科學家研究員們商量一下。”
等隔開人群,蔣不疑詢問:“怎么辦?”
剛剛給瘋狂的婦女們讓路的劉徹走了過來。
當初劉徹和霍海討論過這個問題。
如果女人也出來做工,那就能解決用工荒問題。
但會降低生育率。
現在大漢很多女人都生了好幾個孩子了,老大正好懂事了能帶一帶老二老三。
再生下去也不太可能了。
她們是有條件可以出來上班的。
畢竟養三個孩子和養一個孩子不一樣。
哪怕大漢的工人能養三個孩子,但兩個人的工錢過日子和一個人的工錢過日子能一樣嗎。
現在似乎在城市化過程中,男人們都要去建筑工地干活,去重工業工廠干活,去礦山干活。
女人們要撐起輕工業了。
霍海:“其實洗衣服簡單,電機上面放個桶,底盤和電機連著,衣服和水在被電機帶著轉圈的底盤的帶動下,在筒里面左右轉圈,也就洗干凈了。”
“一時半會兒不干凈,轉一個小時也就成了。”
電目前便宜不了,用來做洗衣機?
其他人聽到這個想法也是眼睛一亮。
電機還能拿來干這個?
但劉徹擺頭:“現在用電太貴了。”
霍海:“簡單的方法也有,以前咱們不是用豬毛做小刷子刷牙嗎,小刷子能幫忙刷牙,大刷子自然能刷衣服,現在很多工廠特別是造紙廠都在用刷子,只是那些刷子質量要求比較高,而洗衣服不需要多高的要求。”
“還有,化工研究所那邊在研究從石油里提取一種可以塑性的材料,這種材料偶然間被制作出來了一次,確定是石油里提取的,如果可以穩定提取,未來可以隨便坐刷子,做袋子等東西。”
“我把它叫做塑料。”
劉徹:“刷子?對啊,大量推廣刷子,洗衣服的效率能大大提升。”
目前洗衣服用的是手搓,還有棒子。
而用刷子洗衣服好處是快,壞處是衣服容易被洗爛。
但是衣服現在不是很貴,打工的工人工資很高,能買得起。
目前,這種距離長安很遠的小地方,工價也已經漲到三千了,而長安的普通人工價已經漲到了五千以上。
長安的讀書人工資已經在二萬八以上了,而這些地方在一萬八以上。
就這,小地方都不見得好招聘。
因為大家都知道,坐上火車就能去長安。
就算沒錢買票,也多的是人扒貨車。
這么高的工資,買衣服并不是問題。
所以,刷子能解決問題。
霍海自己其實也是才想到的。
霍海現在只想感嘆,現在時代發展的太快,很多細節完全跟不上。
誰能想到,電機洗衣機和豬毛刷子,是同時被提出的解決方案。
霍海并沒有自己天天洗碗洗衣服,做各種生活瑣事,所以對于這方面的發明,并沒有提出太多的東西。
現在一想,還真是有很多缺失的地方可以提升。
劉徹:“還有辦法嗎?”
霍海:“還有,洗衣房。”
“現在工業時代發展,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男人的,有的家庭只有女人,而女人又不愿意再嫁,還要養孩子。”
“她們進入城市后,能找的工作不多。如果去工廠要離開孩子太久,如果在自己住的附近,最好的工作是洗衣房、餐館。”
“幫人洗衣服賺錢,洗盤子端菜等,是最簡單。”
劉徹:“這個不錯,這應該是市場能自發形成的吧。”
只要一個月給三百出去讓人幫忙洗衣服,自己就能出去找工作,找個一千五的工作不成問題吧?
那也能多賺一千二補貼家用。
對于全家都住在城市里的人群來說,這很劃算。
而對于進城打拼的人來說,以前種田一年一共八百文錢,如今一個月就能賺上千,就是水冷一點而已。
多花個十來文錢的成本,還能燒熱水洗。
很劃算。
霍海看劉徹覺得這個很好,提醒:“其實,我們可以限制洗衣行業的發展,這樣,獨居的女人不好找到這方面工作,就需要想辦法找個依靠,就能提高二婚嫁娶率,再度提高人口數量。”
劉徹回頭:“這種事情沒必要主動去操作了,你不是說過,每個人只要不偷懶,就能靠勞動養活自己,才是商業發達的標志嗎。”
“如果限制,豈不是開倒車?雖然能增長人口,但如果未來此類人口越來越多,那對社會反而是害處。”
霍海擺了擺頭。
只要糧食跟得上,大漢占據的外部領土,糧食產量會越來越大,未來可能能養很多很多的奴仆。
如果順利的話,過個二十年,菲傭遍地都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