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 郭承慶苦聲:“這事真要這么定了,那我們這些安分守己的武人之家,也成了世人唾罵的對象了!這實在太欺負人了!” 狄進道:“有沒有冤枉無辜?” 郭承慶咬了咬牙道:“仕林,我也跟你說實話了,那上名單的四個,確實不無辜,畢竟他們是真的入過那去處的,可這人數完全不對??!” 狄進道:“這又是怎么說的?” 郭承慶干脆將自己了解的情況說明:“入‘凈土’的,其實有二十人,遠不止五人之數,其中商賈最少,除了惡賊何萬外,另一位商賈起初都不認得,后來才知,不過是張家園子東家的幼子,不過此人是最早被拉入‘凈土’的,或許是這個原因,才一直留到最后……” 狄進對此還真不了解,但聯想到婁家的狀元樓,或許是兩者為了競爭,成為京師真正的第一正店,何萬才拉了張家子入“凈土”,是眼見著競爭不過,準備用商戰了? 郭承慶說到這里,頓了一頓,語調上揚:“而勛貴子弟有六人,剩下的十二個,都是那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朝堂重臣親眷!” 所謂重臣親眷,其實說白了,就是文臣恩蔭。 六比十二,對于這個比例,狄進相信。 這當然不是說,武臣之家的道德水平比書香門第還要高,事實上若論治家之嚴,文人士大夫肯定是普遍超出武人的,但架不住何萬專門盯著文臣子弟誘惑。 畢竟在國朝,拉一位文臣下水帶來的利益,要遠遠超出沒有實權的勛貴子弟,后者恐怕還只是氣氛組,畢竟要先把人數堆上去,才方便吸引更多貴人進入。 那么,商賈、武人、文臣,三方的人數是二對六對十二,現在名單上的五個人,是如何分配的呢? 一商賈,四武人! 連那張家廚子都沒有啊! 國朝武人早就習慣了提防,但勛貴也沒受過這委屈,郭承慶不是涉案之人,都覺得義憤填膺:“仕林,伱說說看,有這樣的道理么?” 這位畢竟是三元魁首,根紅苗正的文臣,接下來的話,郭承慶想說又咽了回去。 總共就四個人,哪怕一半武人勛貴,一半文臣恩蔭,他們認了! 甚至三個武人勛貴,一個文臣恩蔭,他們也捏著鼻子忍了,誰讓武人地位比不上文臣呢? 但現在四個統統都是武人勛貴,占比少的,反倒要抗下全部的責任,任誰都接受不了! 郭承慶的意思到位了,狄進也收獲頗豐,事態發展比他預期的都要順利,頷首道:“你想要了解些什么?” 如今不存在什么案情保密,事關天子生母的案子,都傳得沸沸揚揚,郭承慶趕忙問道:“可有案情的具體線索?” 狄進道:“如今發現的石室中,確實留有一些碑帖?!? 郭承慶呼吸急促:“誰寫的?” 狄進實事求是:“有一篇《行香子》,落款人寫的是呂知簡?!? “原來是他!”郭承慶想了想,馬上明白了許多事,流露出痛恨之色,又有些不解:“為何衙門沒有公布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