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怎么突然提起韓德讓了?” 李府正堂,李允則正在用餐,對于走了進來的狄進也不客氣,點了點頭后,依舊慢條斯理地咀嚼著,直到狄進道明來意,才有些詫異地停下筷子。 對于狄進隨時來訪,他是十分歡迎的,正如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這個時候一旦有了新的線索,要馬上分享探討,萬萬耽誤不得,可問一個已經死了十幾年的遼國重臣,就顯得莫名其妙。 狄進正色道:“請李公告知,遼國的韓德讓是否與蕭太后早有奸情?” 李允則淡淡的眉毛動了動:“很重要?” 狄進道:“很重要!” 說到這個可就來勁了,李允則最后小半碗飯也不吃了,擦拭了一下手掌,開始講述。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韓德讓與蕭太后的風流軼事,不僅是后世,這個年代也傳得風風火火。 遼國的史料當然不會記載太后與臣子私通,都是宋人這邊的記錄,但也不是胡編,因為都是出使過遼國的宋臣回來親筆記下的。 比如《契丹國志》載,韓德讓“有辟陽之幸”,文化人一罵罵倆,辟陽侯就是漢初時的審食其,被傳是呂后的姘頭;又有情報稱“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縊殺其妻,乃入居帳中,同臥起如夫妻,共案而食”;還有更詳細的,說蕭綽幼年時,曾被許配給韓德讓,后來應皇室要求而嫁給遼景宗,遼景宗死后,韓德讓受顧命掌權,蕭太后為了確保他效忠于自己兒子,與之重溫舊情,干脆毒殺韓德讓之妻李氏,與之同居。 如果說,這些可能有捕風捉影的謠傳,那么澶淵之盟時,曹利用目睹蕭太后與韓德讓并坐在駝車之上,與自己談判,就是一個相當直觀的證據了。 不過平心而論,韓德讓還真是一個異數。 歷史上和太后有私情的,不管是否威脅到皇權,下場都很慘,義渠王被羋八子所殺,嫪毐被嬴政弄死,呂不韋被逼服毒自殺,李奕被拓跋弘誅殺,曇獻被高緯處死,薛懷義被太平公主錘死,多爾袞則在死后被清算…… 成為太后情人,位高權重,還能善始善終的,真就是韓德讓,這位甚至讓如今的遼帝“以父事之”,去見韓德讓時,距離大帳五十多步,就下車步行以示尊重,韓德讓出來迎接,遼帝還先向他作揖,進入大帳后,“內同家人禮”。 這是完全當成后爹對待了。 當然,看一位君王對臣子的真正感受,完全不能只從表面,尤其是這種關系特殊的,遼帝之所以肯禮敬韓德讓,完全是因為韓家在韓德讓的帶領下,早已成為朝堂的一股重要勢力,早年權力都被蕭太后把持的遼帝,在初上位后,不得不謹慎以待。 再加上韓德讓也很識趣,蕭太后死后兩年不到,自己也病死了,如此才有了風光大葬,畢竟他對遼國確實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人既然去世,遼帝也不至于撕破臉皮,但心中一根刺算是埋下了。 李允則作為過來人,也基本印證了這些細節,然后問道:“莫非此次與韓氏有關?” “與韓德讓沒有直接關系,但遼主有過這么一段經歷,對于類似事情的容忍度肯定會大降……” 狄進將自己的分析說出:“依李公之見,背后的真相是否存在這樣的可能?” 李允則細細聆聽,都不禁露出啼笑皆非之色:“不無可能!那蕭氏子確實膽大包天……這也能解釋得通,蕭遠博為何一心殺子,又不讓外人察覺了!” 狄進道:“如果遼主發現,蕭奉先與他的嬪妃有染,刺激出當年的陰影,不僅蕭氏父子活不了,他這一脈恐怕都要覆滅!” 蕭太后臨朝攝政二十多年,遼帝奈何不得,忍了; 韓德讓當了后爹二十多年,遼帝奈何不得,忍了; 現在蕭太后的侄孫還來睡遼帝的女人,這要再能忍,那就干脆改變物種吧~ 所以蕭遠博一家會很慘,新仇舊恨一起算,把以前的刺也給拔出! 狄進補充道:“蕭遠博為了保護全族,必須除去這個兒子,還得用一個合適的死法!如果蕭奉先死在自己家中,遼主暴怒,說他是畏罪自盡,蕭氏一族依舊要遭殃,但如果蕭奉先死在我朝的機宜司內,不僅給了遼國發難的借口,也讓蕭奉先之死再也無法追究!” 這其實和韓德讓的套路是一樣的,人已經沒了,揭開丑聞又需要付出大代價,明智的執政者自然會有所取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