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孫策輕搖折扇,高峻挺拔的身子在前面走著,書童大壯牽著馬繩,在后面跟著,一同匯入京師城外擁堵的人流中。 相比起天圣五年進士科離京時惜別的模樣,這位的相貌絲毫未變,眉宇間更增幾分鋒芒,從地方受招回京,一路車馬勞頓,也沒有露出風塵仆仆之態,依舊是干勁十足。 正平當地的兇案冤情,背后揭露出來的衙門污穢,已經被他肅清,過程曲折兇險,驚心動魄,但真正結束后,公孫策又覺得無聊起來,如今的調任,正合心意。 不僅是因為京師任職,確實是平步青云的階梯,哪怕開封府衙推官只是一介小官,更在于京師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想要破案緝兇,必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公孫策喜歡挑戰。 只是這一回,挑戰似乎都不需要等到案件發生。 還未入城,他就敏銳地發現,從城中出來的不少百姓,眉宇間都帶著惶恐不安之色,交頭接耳之間,隱約聽到幾個熟悉的字眼。 “官軍剿滅無憂洞,卻在其中遭遇了慘敗?” 公孫策豎起耳朵,聽了片刻后,立刻道:“大壯,馬給我來牽,你去打聽一下,官軍圍剿無憂洞,到底進去了多少人,出來了多少人,給牙人賞錢,問確切些!” 書童聞言去了。 民間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只能當線索,不能輕信,但官兵去圍剿無憂洞,這點應該是沒錯了,至于慘敗于洞中,莫非是事先沒有準備好進出路線,以致于在那錯綜復雜的地下水道中迷了路? 平心而論,公孫策也是不太愿意相信,官兵真會敗于一群賊子手中的,那得多廢物? 聽著周遭人的議論紛紛,跟著長長的隊伍正式進了城,迎面大壯再度折返回來,把從牙人那邊聽到的消息仔細講述了一遍,公孫策聽著聽著,眉目生寒,最后臉色更是徹底沉下:“走!去宮城!” 他原本的計劃,進京后先租房,再去狄進家拜訪,最后去吏部報道,現在改變主意,直入吏部交接。 吏部之行很是順利,以他這般年紀,又是天圣五年的進士,就能調任開封府推官了,毫無疑問是有重臣舉薦,吏部的官員當然不會刁難,麻利地辦好了任職文書。 于是乎,公孫策出了宮城,順著御道,直往開封府衙而去。 “公孫郎君?” 等到了府衙門前,一名書吏正好路過,瞪大眼睛看著這位熟悉的俊朗公子,昂首闊步地走了過來:“稱呼錯了,我接下來為刑房主官,叫我公孫推官!” “啊?是!是!” 還不待書吏反應,公孫策已經如一陣風般擦身而過,所過之處,來往的吏員紛紛駐足行禮。 最近幾年不知怎的,京師里的案子突然多了起來,官員來來去去,換了幾任,有高升有貶職的,胥吏卻不變,依舊是那么一批,所以這位雖然一身便服,未穿官袍,但大伙兒都認得啊! 當年外戚劉氏之死、京師滅門案、乞兒幫丐首的抓捕,都有三位應舉士子的身影,而這三人在科舉期間做了這么多事,最后居然齊齊考中進士,一時間傳為美談,府衙吏員都不知對身邊人說過多少遍了,當年我們和狄三元、包官人、公孫官人合力破了奇案! 不過三人組中,府衙上下最尊敬的是狄進,最容易忽視的是包拯,最不愿面對的就是公孫策了,因為這位來去如風,經常給眾人施壓,嘴上還特別不饒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