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真……當真……哈哈哈!” “狄青,果然是狄青,朕的狄青,果然是他!” 宮廷之中,以張茂則為首的內侍,親眼見證官家如何從郁郁不樂,面容消沉,到看完信報后,變得歡天喜地,手舞足蹈。 趙禎實在太激動了。 他的親母李太妃,當年就是狄青在皇陵從遼人諜細手中救下,再加上這位姓狄,雖然知道兩家并非同族,但也深深地記在心頭。 而此前狄青在雁門關外,滅了蕭惠的五百親衛,就已經讓趙禎振奮不已,深覺自己沒有看錯人。 或許許多朝臣對此不以為然,覺得消滅數百騎兵根本改變不了兩國局勢,反倒由此刺激了遼人,可能引發大禍,乃是妄啟邊釁,以獲功勛的惡劣行徑。 不錯,只滅五百騎兵,對于坐擁數十萬鐵騎的遼人來說,確實是不痛不癢…… 那么現在馬踏中京,箭射遼宮,又當如何? 誰還敢說這對遼人不是巨大的打擊? “北伐敗陣,上下惶恐,連京師都冷清了許多,更別提河北河東的百姓,該是何等的害怕,現在終于能安一安心了,遼人不會再打過來了!不敢再打過來了!!” 趙禎左右走著,大夏天的熱得一頭汗,也顧不上擦拭,只是興奮地自言自語,神采飛揚。 而不出意外,其他地方的回應也來了,入內內侍省都知任守忠出現在殿外,愈發削瘦的面頰上無喜無悲:“官家,圣人請你去垂拱殿……” “大娘娘得知我宋軍的威儀,肯定也很高興,走!走!” 趙禎人逢喜事,腳下生風,都不坐輦,直接朝著垂拱殿走去。 然而走到殿前,就聽到殿門外面,隱約傳來呼喝聲:“臣等請求太后、官家賜對!”“開門!開門!” “伏閣請對?” 趙禎露出錯愕之色。 垂拱殿是重臣議事的地方,并不是每一位朝臣都有資格進入的,等閑御史也不會召見,但也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當朝廷發生要事時,臣子先上奏劄,沒有得到回應后,就可請官家賜對,當面力陳自己的意見。 歷史上仁宗要廢第一任郭皇后時,范仲淹認為皇后無大過,自古廢后之事多為昏君之所為,大有不妥,就與臺諫等十余名官員,跪伏在垂拱殿外,請求賜對,然仁宗廢后心意已決,還是沒見他們。 而此時外面那么多臣子請求賜對,又是什么情況? “茂則!” 趙禎腳下放緩,開口喚道。 張茂則躬了躬身,悄然退開。 趙禎的表情已經不像之前那么振奮了,帶著幾抹沉吟,走入殿內。 珠簾早就布下,劉娥端坐于座位上,還是那副威嚴深沉的模樣,臉上同樣沒有什么喜悅的表情,只是波瀾不驚的平淡。 趙禎上前行禮:“兒臣拜見大娘娘!” “官家!” 劉娥應了聲,突然道:“殿外的動靜,官家來時可曾聽到了?” 趙禎迎著對方的目光,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審視,心頭愈發凝重,緩緩地道:“兒臣聽到了,似是有官員請求賜對?” 劉娥道:“官家難以理解,是么?” 趙禎抿了抿嘴:“兒臣請大娘娘賜教!” “你如今大了,老身已經沒多少能教你的事情了,只是如今的朝局,還是能告誡幾句的……” 劉娥的視線移開,望向殿外:“你要記住,廟堂上運籌帷幄,群策群力,方能決勝疆場,倘若朝中有人陰思沮壞,這讓將帥如何能立功于外?” 趙禎其實沒聽懂,但還是緩緩點頭:“兒臣受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