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娥抬了抬手,笑容里帶著驕傲:“自前唐祿山之亂,西北邊戎兵入赴難,河隴郡邑,皆為吐蕃所拔,至今方為我朝復得!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郭子儀、李晟,西北望而畏之,我朝狄進亦在此列,如何不能與冠軍侯相提并論?” 殿內安靜下來。 趙禎抿了抿嘴,莫名地有些不安,稍稍挪動了一下屁股。 執政太后和天子一樣,所言所行都是會有史官記錄的,剛剛的一番話也同樣錄入其中,流傳于后世,趙禎自忖,就算是自己得到這般名留青史的評價,都要忍不住熱血沸騰。 狄進同樣知道,換做一個年輕的臣子,得如此評價,恐怕是既激動,又安心。 激動自不必說,安心則在于太后將他與古之名將名臣相提并論,抬高到如此地步,那么有些手段就不能用了。 不然一邊稱贊臣子是國朝的中流砥柱,一邊對其下手迫害,豈非兩面三刀?縱觀劉娥的執政,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 實際上,太后對于他,一直都是不錯的。 狄進當然記得,自己入京第一起案子,就涉及到了劉氏子弟,并且揭露出劉府的丑聞,雖說劉氏外戚與面前這位根本沒有血緣關系,可那畢竟代表著太后的顏面,劉娥并未記恨在心,后續還給他繼續破案發揮的機會,就已經展現出了胸襟和格局。 換成前唐武后掌權的時候,哪怕武則天與武家人也不親近,甚至曾經很痛恨將武后母女趕出去的武家人,可外戚關系到女性執政的權力延伸,真要在那個時候得罪武家,人早就沒了。 至于呂后,全族消消樂吧! 眼前的劉太后,確實“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只可惜任何掌權之人,都眷戀權勢,哪怕知道該歸還了,也遲遲不肯放手!” 狄進心中嘆息,劉娥若論狠毒,確實遠遠不及武后和呂后,動輒殺頭滅門,但權謀爭斗的手段,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若是對狄進流露出打壓不喜之色,官家自是會暗暗高興,現在一番看似真心實意的稱贊,卻讓趙禎坐立不安起來。 趙禎的表現,不是擔心區區幾句稱贊,狄進就倒向垂垂老矣的太后,背離他這位風華正茂的官家,而是太后對待臣子的態度,讓他感到了警惕。 “太后用的是以退為進之法,已經將官家給架住了!” 狄進由于有河西的親身經歷,再結合如今京師的風波,馬上意識到這場爭斗的關鍵。 歸根結底,還是孝道! 百善孝為先,封建王朝都是以孝治天下,這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適應了古代社會結構的需要,因此受到歷代統治者的尊崇和提倡。 劉娥雖非趙禎親母,卻是嫡母,在真宗駕崩,年幼的官家僅僅十二歲的時候,是她垂簾聽政,鎮壓住了丁謂等權臣,令風雨飄搖的朝政重回安定。 此世更是在她執政的過程中,攻滅了邊境大患西夏,提拔了包括狄進在內的一眾能臣,結果官家一長大成年,就迫不及待地爭權,逼得她還政。 誠然,知道其中緣由的臣子,會清楚是劉娥提出袞服祭祖,嚴重的僭越,刺激到了天子,可話又說回來,劉娥確實提出袞服祭祖,可她只是提出了這個想法,并沒有實施,相反現在帝后兩黨斗得如火如荼,支持官家的聲浪越來越高,倒是真的要逼迫執政太后速速下臺了。 本來太后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是可以預見的,趙禎完全可以等,結果現在好似逼母退位,落得個不孝乃至忘恩負義的罵名,這可是影響統治根基的大事,何苦來哉? 所以當劉娥盛贊狄進時,趙禎才會不安。 說得難聽些,這位官家固然仁厚,可此時此刻他的潛意識里,其實希望看到的,是劉娥對功臣不好,那么自己的行為才更富有正義性。 結果劉娥并沒有這么做…… “姜還是老的辣!” 狄進旁觀者清,能體會到其中的微妙,若只看朝堂上的風向,認為太后真的落于下風,官家必勝無疑,那就大錯特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