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八章 父與子-《大宋神探志》
第(1/3)頁
書房之中,父子對坐。
狄進聽完案情的講述,稱贊道:“做得不錯。”
狄知遠昂首挺胸,開心地道:“那當然,我不會給爹爹丟臉!”
“既是同窗遇害,追查線索,尋求真相便是,只要不驕縱肆意,妨礙衙門查探,沒什么丟臉不丟臉的。”
狄進語氣平和:“只是不要隨意定下結論,尤其是心中存有疑慮之際。”
狄知遠愈發興奮,趕忙道:“一名探案者,若是心中生疑,那往往就是觸及真相的開端,我覺得,這起案子不是情殺,背后另有蹊蹺!”
狄進微微點頭。
心中生疑,一力追查,不放過任何疑點,才是神探必備的修養,只是現實中真正做起事來,往往還有別的顧慮。
就比如當年,他在并州時,就不會什么事情都刨根問底,必須要分清輕重緩急。
不過狄進并不準備現在就教育兒子那些。
狄知遠目前的狀態,屬于最純粹的破案階段。
這種純粹挺好,等長大了,多了取舍與權衡,反倒不美……
“孩兒還有一事請教!”
狄知遠知道爹爹會支持自己,也不客氣,主動道:“這位被害者太孤僻了,沒有書童,沒有仆婢,同窗往來只是泛泛之交,我想要追查案情真相,確定動機是否為情殺,就必須了解被害者真正的性情……”
狄進微笑:“你想要如何?”
狄知遠眼珠轉了轉:“同輩之中,都不知司馬君實為人,那長輩呢?”
“確實有!”
狄進指明道路:“明日你可以去龐府拜訪,龐醇之與司馬君實的長輩,是莫逆之交,或許對這位子侄有所了解。”
龐醇之正是狄進為權知開封府時期的屬官龐籍,如今任樞密副使,而歷史上的司馬光,前期仕途順遂,不是水平突然變高,恰恰是有長輩的提攜鋪路,那個人就是龐籍。
龐籍與司馬光的父親是至交好友,從小就很喜歡這位子侄,司馬光雙親接連離世,他在家守孝完后,復出為官后,馬上去見了龐籍,而龐籍后來入樞密院為宰執,升遷后也馬上舉薦司馬光入館閣。
再后來龐籍知并州,主管河東邊防軍務,也帶上了司馬光,讓這個子侄當了通判,還讓司馬光代他巡邊。
司馬光這一去不要緊,巡出事情來了,跟邊境守軍慷慨陳詞,說得天花亂墜,認為斷絕貿易、修筑堡壘,有利于保護邊界地區安寧。
書生意氣倒也罷了,關鍵是他口才或許不錯,亦或者邊境守軍本就蠢蠢欲動,腦子一熱,還真的按照這么做了,跟西夏人打了起來,結果大敗而歸,由于擅自出兵,守軍將領自知大罪,選擇自殺。
朝廷得知這件事后極為震怒,派出御史北上河東路,審問戰況經過,龐籍見勢不妙,把司馬光力主修筑堡壘的文書焚毀,又先一步將司馬光調回京師,自己則承擔了此次戰敗的重責。
后來包括龐籍在內的所有相關人員都遭到處罰,只有司馬光安然無恙回去當官,司馬光良心不安,主動連奏三狀,坦陳自己的錯誤,“過聽臣言,以至于此”,“獨臣罪,以至典刑”。
但龐籍得知司馬光要為自己辯解時,就又上奏章,引咎自歸,請求免除司馬光之罪,使司馬光最終沒有受到任何責難。
經此一役,司馬光事龐籍如父,同時對于兵事也變得極端保守,反對任何擴張軍隊和戰爭的決策,屬于一朝被蛇咬,一生怕井繩了。
現在黨項李氏都滅亡快二十年了,司馬光又沒有正式入仕,自然沒有發生這些事情,但兩家的交情依舊不變,若說長輩中對于司馬光最為了解,又在京師方便相見的,無疑是龐籍了。
“好啊!明日我就去請教龐伯父!”
狄知遠最喜歡去別家串門,反正他人俊嘴甜,最是討長輩喜歡,這方面可比公孫彬、包默成有優勢多了,保證能搶占先機。
狄進一看,就知道這小子的好勝心起來了,隨手將幾部翻得很舊的冊子抽出,推了過去:“既然你查到了四方館遼人使團那里,這些也了解清楚吧。”
“《契丹記》?”
狄知遠接過,咧了咧嘴:“這是孩兒該看的么?”
“為何不該?”
狄進正色道:“《契丹記》是以館閣起頭,鴻臚寺、機宜司等十多個司部統一出力,所編撰的書籍,目前著有八十三冊,全面記載了遼國的官制、年號、地理、交通、物產、風俗等情況,已然刊印,朝堂群臣盡可通讀,做到知己知彼,了然于心!你年歲還小,想要全看確實不成,這幾冊是專門講述近年來宋遼大事,與遼庭目前局勢的,你可以挑選著翻一翻!”
“哦!那是應該!”
狄知遠點了點頭,捧著書,干脆坐到爹爹身邊,就著明亮又不刺眼的燭火看了起來。
狄進揉了揉兒子的腦袋,也沉浸到桌案上的話本里。
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讓他身為一朝相公,都不把工作帶回家中,偌大的國朝人才濟濟,也不需要他一個人嘔心瀝血,操太多的心。
掌好舵就行了,回家就是要放松放松,陪陪妻子孩子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