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八章 父與子-《大宋神探志》
第(3/3)頁
狄青受命,班師回朝。
此役之后,狄天使之名傳揚北方,大宋舉國歡騰。
宋遼自立國以來,之間互有勝負,但彼此間又都沒有占到對方什么大便宜,歲幣就是底線了,割地是從未有過,現在兩國的強弱可以說是徹底的改變了。
不過這一戰的遼國,也不算完全失敗。
損失的主力不是契丹人,而是盤踞于遼西的阻卜族。
這群人原本被契丹提防,連鐵器都不給,宋廷趁機拉攏,卻又一直首鼠兩端,每每只想索取好處,不愿真正出力。
別以為草原人愚昧,恰恰是這群游牧部落的人,最是奸猾,毫無信義可言,可他們的局限性也很高,根本不知道以阻卜族目前的實力,沒資格左右逢源,從中漁利。
蕭孝穆利用這一點,讓阻卜族作為兩國針鋒相對的矛盾,狄青本來也厭惡這群養不熟的白眼狼,自然毫不容情。
在這場廝殺慘烈的遼西之戰里,蒙古人的前身,遼西的阻卜族經此一役,幾乎到了亡種的邊緣。
族內的青壯統統死光,幼兒也基本沒有高過車輪的了。
歐陽春造反時,遼東的渤海人、女真人遭到嚴重打擊,蕭孝穆整頓軍務之際,奚族九部恰好發生內亂,換上了一批親善契丹的奚族人,再加上此番遼西阻卜族的精銳盡喪。
這位國寶臣臨死前,可以說將遼國內部的異族問題,暫時性地壓制了下去。
但之所以異族會生亂,究其根本,還是耶律宗真的威望不足,所以就算蕭孝穆再為了遼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他死后沒多久,又出現了新的麻煩。
這個麻煩正是如今遼帝耶律宗真的親弟弟,同樣是太妃蕭耨斤所生的兒子,耶律重元。
歷史上遼國有一場內亂,叫重元之亂,就是這位興起的,起因就是蕭耨斤攝政后,看自己的大兒子不爽,覺得此子從小被抱給蕭菩薩哥養大,跟自己不親,便想要廢了這個長子,立幼子耶律重元為帝。
這個想法簡直蠢得無可救藥,蕭耨斤的皇太后之位,就是靠遼圣宗指定的正統之位,結果要廢了正統,豈不是自己動搖自己的根基?
十四歲的耶律重元見勢不妙,直接將愚蠢的老娘給賣了,投靠了哥哥,蕭耨斤廢位守陵,耶律宗真大為感動,冊封耶律重元為皇太弟,答應日后傳位于他。
結果遼興宗根本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從長子耶律洪基六歲起,就開始培養其為自己的接班人,先封為梁王,十一歲時,總領中丞司事,封燕王,十二歲,總知北南樞密院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十九歲,領北南樞密院事,二十一歲,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參決朝政。
等到遼興宗病重之際,也是召見耶律洪基耳提面命,傳授治國之要,一直在身邊服侍,遼興宗死后,耶律洪基順利繼承了皇位。
耶律重元大怒。
遼興宗對待耶律重元這個弟弟,其實一直不錯,并沒有虧待了他,可惜人心中的野望一旦被勾起,有了篡奪帝位的心,那再榮寵的臣子之位,也不滿足了。
耶律重元就認為被哥哥耍了,心有不甘,最終聯合其子耶律涅魯古等一批官員,刺駕謀反,被南院樞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人率宿衛士卒反擊,失敗后被殺。
不過耶律重元的叛亂,也促成了耶律乙辛這個奸臣的崛起,后來讓耶律洪基殺了自己的太子,最終不得已傳位給孫子天祚帝,讓遼國真正走向了滅亡。
不說遠的,這些動亂的禍根,源自于蕭耨斤,而這個世界的蕭耨斤執政甚至沒到四年,就去給遼圣宗合葬了,耶律重元沒了投誠之功,但依舊是一位極有才能的王爺。
蕭孝穆留下的軍中繼承者蕭匹敵,又死于狄青的箭傷下,蕭惠不堪重任,最終是這個親弟弟能力出眾,繼承了蕭孝穆在軍中的威望,一路成為了南院大王。
而他的野心也隨之膨脹。
“如今阻絕歲幣,欲跳動兩國交戰的,就是耶律重元,他又有什么樣的把握呢?”
“甭管耶律重元怎么想的,現在的遼國使團內,正使耶律庶成是遼帝的人,副使蕭胡睹則是南院大王的心腹,這正副使者間的利益,并不一定相同……”
“儂氏指認的嫌疑人消失于使團內,是不是于此有關?”
“唔哈!”
或許是腦子動得太多,一陣困意如浪潮般洶涌地撲了過來,狄知遠打個哈欠,揉了揉眼睛:“爹!我累了!”
“還沒刷牙呢!”
狄進揉了揉兒子的腦袋,看著這小子靠了過來,干脆將他背起,朝外走去。
狄知遠靠在那厚實的背上,舒舒服服地調整了一個姿勢,進入了夢鄉,嘟囔著道:“大相公背著小神探……我以后要像爹爹一樣厲害……嘿嘿……”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