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年輕就是好,累了倒頭就睡,醒了龍精虎猛。 狄知遠大清早出了府,來到會合的巷口,見小伙伴還未到,便站到角落里,翻開書看了起來。 等了大約一刻鐘的時間,同樣精神奕奕的公孫彬和包默成出現了,看向他手中的書卷。 “可別說我故意藏著啊!” 狄知遠分別遞了一冊過去:“給!” “《契丹志》?” 公孫彬目光一奇:“爹爹說這書不是我現在該看的,還是要以國朝的經史子集為先。” 包默成也接過:“父親倒是讓我看了,只是必須從頭看起,如果只挑著感興趣的讀,對于其他枯燥的部分,就讀不進去了……” 狄知遠笑著道:“你們怎么看隨意,我先說說收獲,遼國內部的爭斗,比我之前想得可要激烈多了,遼帝的親弟弟如今任南院大王,執掌遼軍兵馬大權,似有反心!”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公孫彬不解:“契丹本就國弱,還膽敢占著燕云之地,當真是自取滅亡,南院大王此刻在國內爭權奪勢,又有什么用處?” “不!不能這般想!” 狄知遠語氣變得凝重,搖了搖頭道:“我原本也以為遼是舉手可滅的弱國,但看了《契丹志》方知,這個北方大國二十年前還很強大,如今的勢弱只是國力由盛轉衰的下滑,再加上我朝愈發強盛,事實上它依舊是一個龐然大物,十數萬鐵騎舉手可集,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公孫彬依舊有些茫然:“是么?” 包默成則想到昨夜遼國使團的反應:“如此說來,四方館里的遼人使節,確有指使契丹女子,加害司馬君實的膽量?” “有!” 狄知遠頷首:“我如今懷疑,這從一開始就不是情殺,而是一起預謀已久的圈套!” “為什么是他?” 公孫彬下意識地發問,然后目光一閃,自問自答:“嗯,司馬君實很合適!” 司馬光并非官員,卻比起尋常官員的名氣要大,畢竟在未曾科舉之前,就有了大才子、大孝子的美名,又有多篇士林傳頌的文章,只要發揮穩定,高中一甲是板上釘釘,官家欽點為狀元郎,也完全有可能。 二十七歲的狀元郎,在士林里早有名望,那就是春風得意,前途無量了。 這么一位萬眾矚目的年輕士人,死在了萬眾矚目的科舉之前,案情當然有太多人關注,京師的朝野上下更會渴望獲知真相…… “如果真相查出后,再將這位道德君子的一面給徹底毀掉,那就更加轟動了!” 公孫彬喃喃低語,目露堅定:“絕不能讓賊人的陰謀得逞!” 包默成則分析道:“倘若如此,司馬君實就是被賊人脅迫的,先在京師貸錢,接著去小甜水巷買女子飾物,最后在國子監少人的時候,與兇手會面于后堂……這個過程中,司馬君實為何不求救示警呢?” 公孫彬道:“遭到了威脅?” 包默成微微搖頭:“司馬君實身邊沒有書童仆婢,獨來獨往的他,其實更方便示警,京師里面誰敢動太學子弟?他卻一直到遇害身亡,都沒有發出任何示警,這很奇怪!” 公孫彬琢磨著道:“司馬君實是大才子,并非常人,他或許留下了隱秘的線索,但周圍人沒有發現,我們順著這個思路查?” 狄知遠道:“不要急于下判斷,大才子也分人,馮當世同樣是大才子,和司馬君實又是截然不同的性情,得仔細了解,這位遇害者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性情,如此才能接觸到他可能留下的線索!” 公孫彬和包默成齊齊皺眉:“如何了解?太學同窗,與司馬君實都是泛泛之交,并不熟稔啊!” “呵!我早有準備!” 解釋了龐籍與司馬光父親的交情,狄知遠笑道:“我先去龐府拜訪,今日休沐,聽一聽這位長輩對于司馬君實的看法,也方便我們接下來做出判斷。” 公孫彬有些不服氣:“那我回太學,但凡留下蛛絲馬跡,都給他找出來!” 包默成沉穩地道:“我去開封府衙,看看潘判官那邊查得如何了。” “午時會合?” “午時會合。” 三人再次分頭行動,狄知遠牽出早就備好的小馬,朝著安遠坊而去。 朝中高官也不是都住在太平坊的,樞密副使龐籍的家就在安遠坊中,所幸都在皇城腳下,距離不遠。 到了龐府前,狄知遠呈上拜帖。 龐籍是一位很嚴肅的長輩,平日里與家中來往并不多,但深得爹爹信任,在樞密院時就是左右副手,因為這位在文官中不僅知兵,而且敢于用人。 歷史上狄青征儂智高,韓億之子韓絳說武人不應當專任,希望派出文臣輔佐,龐籍則認為狄青起自行伍,如果用文臣來監督,難免造成號令不統一,最終詔令嶺南諸軍,都受狄青節度,才能大敗成了氣候的儂智高,仁宗大贊力主專任的龐籍,認為他有大功。 這個世界狄青大敗遼軍,依舊引發了不少人的忌憚,畢竟他在河西軍中的威望無以倫比,即便官家信任這個當年救下李太妃,一路從軍中底層殺敵升遷的心腹將領,兩府也必須派出制衡的臣子,加以監督,才能令中樞安心。 最終肩負重責的,就是龐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