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十九章 孩子報仇,從早到晚-《大宋神探志》
第(1/3)頁
青磚深墻內。
幽深巷道前。
三人望向昏暗燈火籠罩下的機宜司,那兩扇黑黝黝,又仿佛帶著些暗紅色澤的生漆大門,咕嘟吞咽了一下口水。
公孫彬左右看看,低低地道:“你們有沒有聽到什么聲音?”
狄知遠幽幽地道:“拷打?慘叫?魂兒在飄?嗚嗚……嗚嗚……”
公孫彬背脊發寒:“你也聽到了?”
“當然……聽不到!機宜司的牢獄建在地下啊,拷問得再殘酷,外面也是不可能聽見叫聲的!”狄知遠咧嘴:“那是夜風,彬哥兒多大的人了,還怕市井傳聞?”
公孫彬面子下不來,反駁道:“你不怕,你不怕別縮在我們倆身后啊?”
狄知遠理直氣壯:“我最小,當然走在兩位哥哥之后?。 ?
“嘁!平時可沒看你兄友弟恭,讓著兩位哥哥些……這次給你機會,伱先走!”
“我知道你怕了,但請你先別怕!”
“啊啊!你怎么學我父親說話!走不走??!”
“不走……就不走……”
嘴拌著拌著,就開始推推搡搡。
包默成不理兩個幼稚的小孩,率先走了過去。
只是自動融入黑暗的他,步履間也稍稍有些遲緩。
以三人的家世背景的身份,機宜司萬萬不敢對他們如何,何況此次是為查案正事而來。
但這里確實是京師最止小兒啼哭的地方,牢獄一再擴建,有時候一天抓入的犯人,比起開封府衙一個月都要多,久而久之,各種市井傳聞層出不窮,大人嚇唬孩子時,就說把你抓進暗無天日的機宜司,跟異族的怪物們關在一起。
久而久之,總覺得有些滲人。
何況現在還是夜深人靜的時候。
“狄叔當年成就機宜司時,又是何等的風光呢?”
所幸包默成走著走著,也壓下了不必要的畏懼,想到了機宜司有如今的地位和規模,與那位最敬佩的長輩有關,更有過一段最為輝煌的時刻。
可惜聽父親大人說過,除了前兩任機宜司外,后來狄叔有意地與這個機構保持距離。
機宜司確實需要獨立性。
朝堂上最明顯的官員分歧,就是對外主戰與對外溫和。
而機宜司戰前偵知,機宜行事,在各邊防重鎮設立,情報匯集于京師,以供官家和兩府參詳,不偏不倚的立場尤為關鍵。
如果這個機構的首腦偏向于某一派,為求軍功,往往就會夸大實力的差距,降低滅國的難度,以致于放眼四顧,看誰都想滅,最終令國家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
反之主和派坐上這個位置,也難免一味避戰,忽視周邊國家的侵擾與威脅,放任對手坐大,到時候悔之晚矣。
因此情報機構的要求,就是公正、客觀、純粹。
當然,期望是這么個期望,實際情況下,機宜司想要保持絕對的純粹,是根本不現實的。
官吏有出身,人事有往來,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向。
所以最終的決策是,擴充機宜司。
如今除了提舉機宜司,提點機宜司外,還有主押官、勾押官、勘契官、點檢文字使臣、法司使臣、正名貼司、私名貼司、專知官、副知官等等。
這般做的好處是,相比起曾經的草臺班子,現在的機構愈發完善,形成了一套互相配合也彼此監督的行政體系。
壞處則是效率的大大降低,機宜司再無當年舉足輕重,甚至足以影響戰爭走向的地位。
這也與軍事力量的強盛有關。
當宋軍對周遭開始形成絕對的優勢,甚至連遼國都開始瑟瑟發抖之際,也毋須太過依靠情報機構。
畢竟軍中的斥候探馬從來都少不了,另有一套戰前查敵的手段,機宜司從輔助軍隊制定戰術,回歸到它原本的職責,刺探敵國的情報,緝拿敵人的諜細。
一念至此,包默成開口,朗聲道:“如果思路沒錯,機宜司近來應該抓捕了一個關鍵的犯人!”
身后吵鬧停歇,公孫彬大步跟了上來:“此舉無形中破壞了賊人原定的聯絡方式,逼迫他們不得不用《漢朝詭事錄》,來通知禁中的同伙!”
狄知遠輕快中透出愉悅的聲音傳來:“找到這個人,阻止賊人的陰謀,司馬君實遇害案的真相,便可水落石出!”
三人并肩而行,來到巍峨猙獰的鐵門前,砰砰拍了拍。
“何人?”
片刻后,一道沙啞森然的聲音從門后傳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