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十九章 孩子報仇,從早到晚-《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狄知遠和包默成看向公孫彬,公孫彬無奈,只能忍著羞恥道:“我是太廟齋郎公孫彬,請職守的官員出來一見。”
高官子弟,都有父蔭。
太廟齋郎在前朝是太常寺的從八品官階,便為朝廷官員子孫入仕而設,賜予御史中丞之子有些寒酸,不過更高的恩蔭,公孫策不受,公孫彬也不準備靠父親出人頭地,自有一番理想抱負,此舉倒是贏得了朝野上下的贊譽。
公孫中丞的品性確實無可挑剔,就是罵起人來難聽了些。
姓氏和官職一出,門內之前還帶著幾分俯視的聲音馬上變調:“哎呦!是公孫衙內大駕?”
哐當一聲,一位提著燈籠的小吏顛顛地走了出來。
三人這才發現,厚重大鐵門旁,還開了一扇小門,可供人通行,而那個守門人滿臉堆笑,點頭哈腰,沙啞陰沉的聲音變為了柔和諂媚:“這么晚了,衙內親至機宜司,有何吩咐啊?”
還是那句話,機宜司具備著獨立性,但機宜司的官吏卻要在朝廷上混,不可能超然于世。
什么人該巴結,他們甚至比起其他機構的更加門清。
眼見這般熟悉的巴結態度,公孫彬也徹底放松下來,抓緊時間道:“請貴司的職守官員出來,我有要事相商。”
守門人目光閃爍了一下,低聲道:“回衙內的話,今夜是張點檢職守,不過……不過……”
公孫彬不耐:“他不在司內?”
“在的。”
守門人苦笑,低聲道:“只是張點檢飲了些酒,恐難以相見……”
“醉酒瀆職?”
公孫彬臉沉了沉:“我進去見他!”
守門人露出為難之色,公孫彬已經朝里面走去:“拿名錄來,登記報備。”
“是……”
守門人應著聲,取來登記進出人員的名錄。
公孫彬和包默成先寫,輪到狄知遠時,他特意往前翻了翻,發現人員基本集中在樞密院、兵部和醫官局,其他衙門幾乎不見來往。
確定了往前數頁,都無例外,狄知遠這才提筆,在守門人閃爍的目光中,寫下了一個令官吏心驚的名字。
“竟是狄相之子,深夜突然來訪,所為何事?”
守門人忍不住浮想聯翩。
他也是老資歷,在機宜司創立之際,就于其內任職,清楚地記得,這個衙司曾經是狄相公一手扶持。
當時上下齊心,哪里像現在,官員雜多,彼此傾軋,內斗得厲害……
雖然感覺那位相公不太可能繼續插手司內的事情,可他依舊涌起了一分親近,熱情地帶路。
外面看著陰森恐怖,真正進入機宜司,發現這里并非想象中的鐵檻鋃鐺,全都是關押待決的牢房,依然是一間間院落,與普通的衙門沒有什么區別。
只是相比起其他衙門此時都已無人,機宜司的院落依舊點燃燭火,有三三兩兩的人員進出。
換做旁人,或許會被這種辛勞的表象唬住,但狄知遠三人都是觀察細致,稍稍打量,就發現這些往來者神態里很有幾分悠閑,并無匆忙之感,更像是耗著時辰,營造出機宜司內的繁忙景象。
“三位公子,請這邊來!”
他們暗暗搖頭,守門人當先引路,不多時來到一座數丈見方的小院子,還未入內,一股酒氣撲面而來。
一位青袍官員趴在院中的石桌前,酒盞傾倒,橫七豎八,呼呼大睡。
“張點檢?張點檢?”
守門人上前喚了喚,得到的是不耐煩的嘟囔聲,轉頭露出苦笑。
“讓他睡!”
公孫彬冷冷地瞪了這人一眼,直接道:“知道近來機宜司抓了哪些犯人么?”
“這……”
守門人一驚,露出為難之色,低聲道:“不知衙內要問哪一位?”
公孫彬皺眉,這莫不是以為自己來撈人的,干脆道:“我們要尋一個月前,三個月內,被機宜司抓捕的諜細,經過審問后沒有交代出同伙,現在還關押在牢獄內的……”
狄知遠拱手一禮:“此事干系重大,拜托了!”
“哎呦!不敢當!不敢當!”
守門人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但這兩位的態度令他鄭重起來,隱隱意識到是大事,指著屋舍道:“緝拿犯人的案錄就在里面,小的識字不多,要不尋書吏來?”
“不必了,我們翻看,你在旁邊監督便可!”
三人雷厲風行,入了屋子,走向高高的案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