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大唐天將軍》
第(3/3)頁
更有百姓因此逝去,追隨李瑄而去。
天啟帝李楓遵從李瑄遺愿。
但在朝野反應很大。
豐功偉績的皇帝,哪有不建陵墓的?
哪能不以國禮葬之?
但皇祖太上皇的遺言,不能違抗!
為平息民間的不滿,李楓將遺詔公布。
只是沒有說明皇祖太上皇要長眠在哪座山中。
只有李瑄的子女知道葬于新安縣境內的崤山支脈。
連此時的宰相都不知。
由素養、信仰最高的錦衣衛負責安葬。
他們終生未將秘密流出。
百姓也終于明白,皇祖太上皇的偉大之處。
在世的時候克制欲望,去世的時候不圖名利。
皇室悲傷,但有的流程必須去做。
李楓與文武百官商議,如何確立李瑄的廟號。
李楓的意思,祖父必稱祖。
皇祖太上皇一生的脈絡清晰,雖經過李隆基禪讓,但實際上李隆基已經亡國。
皇祖太上皇以一己之力,重開天地,萬象更新。
因為皇祖太上皇清晰華夏帝國的概念。
正式書面,多記華夏帝國大唐王朝。
李瑄之前的“唐”。
和乾元開始的唐,幾乎是兩個朝代。
與乾元的盛世華章相比,貞觀、開元,不值一提。
如此,怎能使皇祖太上皇稱宗?
宰相、大臣,贊同為李瑄立祖廟。
哪個廟號能體現出李瑄的功績呢?
太祖、高祖、中祖、世祖。
這是最好的四個廟號。
而且廟號、謚法中任何一個字,都無法對李瑄的一生進行定義。
從文治武功,到詩詞歌賦,再到科學技術……
使大唐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至于任何一個廟號,眾官吏都覺得不合適。
到第二日,時任宰相趙青勛以“唐玄宗”舉例。
可以尋一個前無古人的廟號。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并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
所以完全可以從字典中,找一個有寓意的字,能代表一生的字。
朝野都說,李瑄比李隆基更像是圣人。
但當今唐圣祖是老子,不可能將老子抬下去。
就這樣,又討論一日,但還是沒有頭緒。
夜晚,李楓去征求太上皇李奕的意見。
“父親當為中祖,不是廟號中的中,也不是中興的中。而是中國的中。我們所在的洲為中洲,數十年來,父親一直稱國家為中國。是父親建立如今的中央之國。中洲、中國、中祖,由后人去猜測吧!”
李奕向李楓建議。
至于唐中宗李顯,直接將廟號改了。
要避諱李瑄。
他們不是一脈的。
由此,李楓下定決心,立廟號為唐中祖。
謚號本已越來越長。
但到李瑄時代,一般都是一個字,或兩個字。
李瑄的父親李適之為孝德皇帝。
群臣一番商議后,決定謚“高”。
中祖高皇帝。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中祖會使后人議論紛紛,但這種絞盡腦汁想出的謚號、廟號。
對李瑄來說,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因為有更傳世的稱號,在等待著李瑄。
后世人眼界開闊,在他們眼里,中祖遠遠比當世人眼里偉大。
謚號、廟號確認后,李楓令當今最有學問的幾名學者,為李瑄準備墓志銘。
李瑄的親筆書籍、詩歌集,都將被帶入棺槨。
在棺槨上,李瑄的子女產生爭議。
李瑄的意思,明顯是用普通棺槨葬。
李奕決定尊重父親。
但李淞自掏腰包,讓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銅棺。
他最終說動李奕,因為普通棺槨用不了多久,就會損壞,讓能讓父親安心長眠。
也正是此舉,轟動后世……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