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知道是不是多了一個“朝不保夕”的概念以后,這段時間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中唐以后越發展到后來,租賃,借貸的概念越發深入人心,最后甚至已經到了“無所不貸”的地步。 比如說,某節度使在汴州有田,但他在河北擔任節度使,無法管理田莊。 于是他將汴州的田地租賃給汴州本地的商賈,然后商賈每年(或者每個季度,半年)給節度使大人一筆錢。 同時商賈又將節度使大人的田,租賃給一些比較有實力的自耕農,或者本地小地主。 而小地主,又是二把刀,繼續將土地租賃給更窮的佃戶,直接賺差價。 節度使卸任后,租賃合同便很可能會發生轉變(但絕對不可能被前任承租的商賈所貪墨)。 由此造成土地流轉速度極快,幾乎就沒有什么“百年地主”這樣的概念,三十年就要換幾茬。 這在中唐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再比如說到了北宋的時候,某女若是當了一般人家的小妾,她要跟主人簽協議,陪睡多少年,孩子歸誰,續約怎么續,遣散費怎么給。 等同于“租賃時間和身體”。 真要概括一下的話,這段時間便是經濟逐步從貴族下沉到基層,而基層驟然間又沒有那么大的購買力,于是便產生了很多奇特的社會現象。 四、社會風氣的轉變 從開放轉向保守,這個你們都懂,我就不多說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