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大明文魁》
第(1/3)頁
林延潮與傳旨太監一并入了會館。
這名傳旨太監姓孫名隆,林延潮就稱他為孫公公。
孫隆見會館簡陋的樣子,不由道:“狀元公,住的地方真是清貧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孫公公,此地尚好,吾少時所居不如此許多。”
孫公公點點頭道:“難怪狀元公能道出家貧子讀書的詩來,不過也是苦盡甘來了,釋褐之日,天下將望狀元公為卿相。”
林延潮心底有數,自己進士及第,又是頭甲狀元,進翰林院是榜上釘釘了。
狀元授官是從六品,也就是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是正七品,則是翰林院檢討。
除了三鼎甲,二甲三甲的進士要想進翰林院,只有館選,考庶吉士這個途徑。
就算考上庶吉士,也不一定真正留在翰林院了。
只是一個見習翰林,三年后還要經過‘轉正’考試,合格授官,稱為留館,不合格出翰林院,稱為散館。散館后的官員,雖仍被視為翰林,但入閣的機率基本沒有了。
而身為頭甲狀元,直接跳過見習的,一上來就是正式工,這等滋味真是酸爽。
至于入了翰林有什么好處?
大明官場有一個鐵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翰林院是入內閣的必經之路,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里,所有的三鼎甲,最后入閣為相幾乎達到四成之多。
故而翰林,又有儲相之稱,也就是宰相的預備隊。
“對了,翰林院的黃鳴周黃翰林與狀元郎有鄉誼吧!”孫隆一面喝茶,一面沒來由道了這么一句。
林延潮心底奇怪,這傳旨太監怎么會認識翰林呢?林延潮猜道:“可是泉州府的黃翰林?”
孫隆笑著道:“正是這位黃翰林,當年咱家剛入宮不久,在內書堂受過他的指點呢,關系好著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