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大明文魁》
第(2/3)頁
原來如此,林延潮恍然大悟。
孫隆說的這位黃翰林,乃是泉州府進士黃鳳翔,字鳳鳴。黃鳳翔是隆慶二年的榜眼,對林延潮而言是翰林院里的同鄉前輩。
至于這傳旨太監也是不凡啊,在不落痕跡中,點出自己是出自內書堂。
如果對于文官而言,非翰林不入內閣。那對于太監而言,也有一個規矩,那就是非內書堂出身的太監,就不能任秉筆太監。
秉筆太監握批紅權,內閣握票擬權,二者是大明的至高權力。
在皇帝怠政下,握有批紅權的秉筆太監和手握票擬權的內閣首輔,兩邊可謂斗得難分上下。
縱觀明朝歷史,二者爭斗,一般都是內閣大佬輸的多,而秉筆太監輸的慘。
“原來孫公公是內翰,才想的言談清奇,出口成章。”林延潮夸道。
出身內書堂,進司禮監的太監,都是以內翰自稱。內翰也就是宮內的翰林,顯然是以知識性官員,不,是知識性太監自居,把自己與那些打雜太監區分開來,也別有一番優越感。
孫隆聽了林延潮稱他為內翰,不由喜上眉梢。
文臣里面上尊敬太監,背地里罵太監的不少,而以林延潮的身份,能主動稱他一聲內翰,自是令他倍有面子。
孫隆笑著道:“好說,好說,狀元公以后身為翰林,必有入宮行走的機會,有什么要咱家辦事的,別磨嘰,盡管說一聲。”
林延潮聽了不由感嘆,有明一朝還是文人藏激激,太監坦蛋蛋的多。讀書人出身的文官尿性多,反而是太監們倒很干脆,是友是敵一句話不啰嗦。
見孫隆的示好,林延潮心想自己以后不僅要抱皇帝大腿,難道還要走閹黨路線嗎?完蛋完蛋,會不會背千古罵名啊。尼瑪的,早知道如此我該再晚穿越三十年,直接投奔魏忠賢啊。
是啊,縱觀萬歷一朝,沒有出過劉瑾,魏忠賢這樣的權閹,那自己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宮中有人好辦事啊!
林延潮道:“謝孫公公賞識了,以后少不了要勞煩孫公公呢,眼下正有一事要勞煩呢。”
這么快,孫隆差點一口茶噴出來。
林延潮道:“久仰黃翰林大名,但可惜未曾一見,到時候還勞公公引薦才是。”林延潮是心想自己在翰林院沒有門路,正要拉關系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