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大明文魁》
第(2/3)頁
于是王宗載攜林延潮來韃靼館。這四夷館雖說是四夷,但實際上有十館,如韃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等館,萬歷六年還新設了暹羅館。
太常寺少卿王宗載親至韃靼館后,館內館正,教授,譯字官,譯字生一并排班。
在四夷館里官員分數等,教授為一等,譯字官為一等,譯字生為一等。要知道這譯字生聽起來不起眼,但放在今天一一都是國家的外交官,翻譯官。不過林延潮放眼望去,卻見這些譯官卻沒有絲毫國家外事人員的氣質,排班后攝于畏畏縮縮站在一邊。
林延潮聽說以往譯字生要求甚嚴,只收國子監監生的,后來也就是隨便了,普通富商子弟,只要給錢賄賂都給進等等。
朝廷給譯字生的待遇,也算優厚,成為譯字生后,就可以按坐監例食糧,經過三年在四夷館的學習后,參加會考。
會考在午門內進行,由翰林院命題,御史監考。
第一次會考稱為會考食糧,如果通過,每月加給食糧一石。再經三年再試,稱為會考冠帶,若通過則授予冠帶,再經三年進行授職考試,考試通過可授正九品序班。
九品序班,也就是有了官身了,從譯字生提為譯字官。
至于教授則是從資深譯字官中選拔,然后經由內閣考核,最后選用,由此可見鄭重。身為教授,官職由正九品序班升為從八品主薄。
身為教授有教習譯字生的職責。
王宗載當下韃靼館的館正說了幾句。館正聽了立即點了兩名譯字官,一名譯字生稱為館內嫻熟于譯事之人,讓他們協助林延潮。
之后眾人都是散去,而這三人當下一一與林延潮見禮。
兩名譯字官,一人姓馬,一人姓鄭,譯字生則姓陳。
姓馬譯字官在四夷任事有二十多年了,他先向林延潮問道:“林中允,既司此事,不知要下官等到時如何效勞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