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大明文魁》


    第(1/3)頁

    決心下的容易,但要作卻是千難萬難。

    奏章寫完,吹干墨跡,林延潮對著桌案,整整坐了一夜,從天黑至天明。

    林延潮目光凝于火燭之上,一夜水米未盡,不知不覺窗外天色淺白。

    狀元及第以來,林延潮深知憑皇帝的信任,再抱緊申時行的大腿,一步一步在官場上升遷,十幾年后就算比不上申時行,但也能與朱賡比肩。

    只要自己能沉下心來,學得申時行,朱賡那一手韜光養晦的功夫。

    但做官,難也難在韜光養晦上。

    多磕頭,少說話是能做大官,但林延潮的志向是修齊治平,而不是修身,齊家,做大官。

    林延潮合上奏章,這也許是自己為官最后一封奏章了。

    天色將明,林延潮沒有半點睡意,倒不如于書房里踱步,一抬頭正見一副字。

    這是當年顏鈞送給自己的《泛海》一詩,乃王艮,王心齋所書。林延潮敬重顏鈞當初對自己的指點之恩,回去后珍而重之地將這幅字裱好。

    讀書時,林延潮將朱熹的《泛舟》掛在書房里勵學。但為官后,卻將壁上之詩換作了這首《泛海》,每日都要讀來數遍磨志。

    林延潮仰頭將此詩反復念了數遍,轉頭去見一旁劍匣。

    林延潮抽劍出匣,頓時滿室寒光。

    林延潮不由以袖撫劍,燭火映著寒光。林延潮目視劍刃,自顧道,今日并非是泛海,而是述劍。

    何為述劍?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讀此詩句,頓覺氣不能平。

    “來人!”

    林延潮一聲道。

    書屋外,陳濟川推門而入,他在外已是侯了一夜。

    “取我新作的官袍來!”

    陳濟川應了一聲,當下捧起六品鷺鷥補子官服給林延潮。

    林延潮更衣完畢后,將奏章納在袖中,如挾劍而行般走出屋外。

    林延潮頓住屋前,仰起頭看了一會天邊的魚肚白,然后低頭一彈官袍,笑道:“新作的,不穿可惜了。”

    陳濟川知林延潮決心已下,當下道:“請老爺吩咐。”

    林延潮點頭道::“備車去通政司!”

    通政司門口,立有不少御史,科道,都是來投奏章的。

    不少官員也見到林延潮。

    眾官員心底揣測,林延潮乃天子近臣,所言隨時可以上抵天聽,什么事還需來通政司來投帖,這不是繞彎子嗎。

    唯一可能就是彈劾官員的奏章,這也是,聽聞張居正當國時,與林延潮素來不和。

    眼下林延潮窺測圣意,來此落井下石也是理所當然嘛,破鼓總有萬人捶嘛。現在的朝臣們總是要踩張居正一把,來顯得與他劃清界限。

    那么林延潮通過彈劾張黨官員,來獲得名望,也是理所當然。

    官員議論了幾句。

    林延潮將奏章上通政司后,即行離開。

    通政司的屬吏將林延潮的文章帶入衙屬中,幾位通政司的官員聽說是林延潮的文章后,都是露出了翹首以待的神情。

    上一次林延潮來通政司遞《自陳表》一書,被通政使倪萬光贊為僅次于《出師表》,《陳情表》,《祭十二郎文》后天下第四至文。

    眼下林延潮這封奏章一上,大家都是笑道,林三元這等文宗,不知又寫出什么華國文章來?

    立即有官員將林延潮遞上的奏章節寫副本。

    這名抄錄的官員拿起林延潮的奏章,讀未三句,失聲呀了一句,手中沾滿墨汁的羊毫筆掉落在地。

    另一名對錄的官員,見對方這般神情,不由好笑,當下接過奏章來讀之。這官員讀了不過三分之一,額上汗如雨下,捧著奏章的雙手竟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

    其余通政司的官員,見這兩名官員的神情,連忙趕來讀此奏章,結果各個面無血色。

    當下一人起身厲喝。

    “快,立即稟告司長,通參。”

    “先不要發六科廊傳抄。”

    “此事不能壓,也壓不住。”

    “那總要想想辦法。”

    “此奏章一上,不說林三元了,恐怕連我通政司,也一并遭殃。”

    通政司眾官員都是驚呼。有人側目,有人驚懼,有人含淚。

    “朝堂上要出大事了,這是要把天給捅個窟窿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