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明文魁》


    第(1/3)頁

    除了陳舒,張大實二人彈劾之外,過了幾日,又有數名御史上表彈劾。

    御史彈劾有幾個特點,一是聞風而動,還是一個就是追熱點。

    這追熱點就好比現在的自媒體人一樣,什么事情熱,就往什么事情上湊,如此可以達到激濁揚清,以及增加自己名望的目的。

    譬如現在什么熱點最重,那么就是黃河大水了。

    這一次水情不亞于萬歷十年時的那一次,身在前方坐鎮的河道總督潘季馴是一日三疏向天子奏報。

    天子說了,潘季馴的奏章內書房,通政司不許截留,要第一時間送至他的手中。

    所以每次潘季馴的奏章一到,無數官員們就是在六科廊前等候傳抄。

    每一日若是得到太平的消息,眾官員們就是拍手相慶。

    在所有官員都關注的河情下,就有這么一個官員臨陣脫逃,還不是別人,是大名鼎鼎的林三元,這一次吏部考核第一的官員。

    彈劾林延潮就是打吏部,以及申時行的臉面。

    所以自彈劾一本上后,又有數名御史彈劾林延潮。

    其中有一名御史名叫鄧煉,乃萬歷五年進士。

    此人擔任御史后,有一成名之作。有一日朝議,正值他侍班,這時候有一頭狗闌入朝堂,于是鄧煉遵制上疏參劾,時人譏其為“參狗御史”。

    于是聞之消息后,鄧煉一時'筆癢',一并彈劾林延潮。

    林延潮知道自己被參劾后,派人去通政司將彈劾自己的奏章抄了一遍拿回來。

    彈劾的奏章還不少,一共八本。

    林延潮將奏章一本不落看完后,從中理出頭緒來。

    彈劾自己一般兩件事,一是督辦義學無功,二就是不顧河南水災,自己執意進京的事。

    后者林延潮不去理會他。因后者彈劾自己的有兩等人。

    一種人是意在申時行,楊巍,這樣人的就算自己不做什么,也會被他雞蛋里挑骨頭的。

    這些人的背后就是李植,江東之他們,再往后就是張四維。

    這大佬斗爭,水太深,所以不去管他,管了也沒用。

    還有一種人,那就是純粹討厭自己的。比如參狗御史鄧煉這樣的,純粹是自己的黑粉。

    林延潮現在名聲正盛,但正因為名聲盛,難免遭人忌,正所謂天下譽之,也必天下毀之。海瑞這樣的清官,都有人挑毛病,又何況是自己。

    很多人喜歡你,就一定會有另外的人,因為別人喜歡你而黑你。這都是逃不過了,自己當年都勸張居正了,惟庸人無咎無譽。

    換句話說,要想不被人罵,當一個庸人就好了。

    御史一本劾章,能費多少筆墨,人家一個晚上給你能寫出十本來,還不帶重復,寫出新意,寫出感動來。

    因此林延潮不去理會,河南大水的事,他對自己名聲并不在意,就算在意也沒有,你拿那些黑粉有什么辦法。

    倒是彈劾義學的自己不得不慎。

    林延潮看了彈劾總督義學,也是分兩等人。

    一等就是房寰這樣海瑞的黑粉,沒有原因,我就是看不爽你。你就是用清廉來沽名釣譽。

    還有的人,就是通過義學的事,含沙射影來針對自己的,或者就是反對興辦義學。

    恰恰這興辦義學,是林延潮當初在朝堂上有所建樹唯一一件事。

    攻訐海瑞,再質疑林延潮,總之一句話,反對在京里普及義學。

    至于否定這件事的人,也提出了一個很可笑的理由。

    那就是普及義學后,順天府各縣縣試,府試,沒有比原先多錄取一人,空耗錢糧。

    這個理由相當于什么,我市中學今年多招生三百人,但考取本市大學的仍只有五十人,所以這多招收的三百人,根本沒用。

    他們就不動腦子想一想本市大學在本市招生五十人,是因為名額就那么多。

    普及義學的意義,不在于實現更多的精英教育,而在于普及全民教育。這兩個是純粹南轅北轍的事。

    但是盡管如此荒謬,可這個觀點卻得到了不少讀書人以及官員的認同。因為在他們的理解里,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考取功名就是為了做官。

    除此以外,讀書都是沒用,普及義學不能提高升學率,那不是白辦嗎?

    其實這一切一切說白了,就是在順天府興辦義學三年,都沒有見功。沒有成績,自然令朝廷要不要每年繼續投入上萬兩銀子維持義學,產生爭議。

    所以朝野上下這停止義學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此林延潮不能無動于衷。

    因為這是攻擊林延潮的政柄。

    林延潮拿著奏章凝思對策,而一旁丘明山則道:“這些御使攻訐老爺,我們也不能也派人彈劾他們嗎?此事若我們不可姑息,任著他們打上門來。”

    林延潮道:“你說的義學之事,還是黃河大水之事。”

    丘明山道:“二者皆是。”

    林延潮道:“沒錯,黃河大水的事,我可以放在一旁,但義學的事不可。”

    丘明山道:“東翁的同年在御使臺的不少,何不讓他們出面為我們說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