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延潮之所以有今日都是托申時行,但為官越久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政見與申時行越是南轅北轍,下面二人關(guān)系如何繼續(xù)也是一個兩難之事。
禮部侍郎于慎行當(dāng)下稟道:“這是禮部議的海剛峰的幾個謚號,請兩位中堂看過。”
于慎行遞了一張條子上去,申時行看了后道:“吾以為這忠介二字甚好,忠正而耿直,元馭你看呢?”
王錫爵道:“正如元翁所言,其余雖也不錯,但都比不上忠介二字。”
申時行對于慎行道:“為臣者當(dāng)以直道而事君,這一次禮部擬的謚號甚好,就擬忠介二字吧。”
于慎行道:“多謝元輔夸贊。還有就是追贈之事,本部議過后,打算追封海剛峰為禮部尚書。”
海瑞歷史上追贈是太子太保,因?yàn)樗詈笕喂偈钦酚叶加贰?
申時行聞言也沒有反對。
林延潮稟道:“半個月前,福余部使者朝貢時,于午門拔刀連傷三名宮中侍衛(wèi),此舉實(shí)為對陛下之大不敬,此事我等議了本當(dāng)以重處,再免去其與本朝互市的資格。”
“但是又念福余部乃先皇封了朵顏三部之一,有從龍之功,這幾年也是一向恭敬,不比泰寧部屢屢犯邊,萬一重責(zé)福余部,令其投向泰寧部,易導(dǎo)致遼東邊情不安,特別是東國朝鮮,日本情況尚且不明,在這時候遼東更不可亂。”
“所以下官的建議,是將這名使者先扣押在京,再派官員去遼東福余部溝通,最后只處罰傷人者一人即可,不要牽連福余部。”
聽了林延潮的話,王錫爵道:“宗海,此舉向番邦太示弱了一些,此事一出言官們可都是要重責(zé)福余部啊!”
林延潮當(dāng)即道:“啟稟中堂,下官詢問過四夷館當(dāng)日蕃使為何失儀,原來是兩邊言語不通,兼之當(dāng)時天色不明,對方又不熟悉宮中道路走錯了門,最后面對侍衛(wèi)要繳刀時,對方不肯這才傷人。”
“這一切原因在于會同館事先沒有教導(dǎo)好蕃使朝貢的禮儀,此事失責(zé)在于會同館,也在于禮部。”
申時行與王錫爵對視一眼,深感林延潮不容易。
蕃使在宮里傷人,明朝言官認(rèn)為對方要圖謀行刺大明皇帝。
一并上書不僅主張?zhí)幩肋@位蕃使,停止與福余部的互市,甚至主張出兵攻滅福余部。
不過用屁股想,也知道蕃使是不可能行刺天子的。天子都免朝兩年了,朝見也是一個形式而已。
申時行,王錫爵他們可不糊涂,知道大部分言官利用此事來表忠心,表氣節(jié)的。
但是你要因此事壓人家,就很容易背負(fù)罵名,成為主和派。
所以這件事林延潮來主張,由禮部出面將責(zé)任攬到身上,如此這樣的事就輕輕揭過,化解了一場兵戎之災(zāi)。
申時行道:“既依你這么說,這會同館是由禮部主客司管轄,此事問責(zé)提督會同館主事,主客司郎中。”
林延潮道:“下官分管主客司,也有責(zé)任,愿一并向天子請罪。”
王錫爵聞言目光點(diǎn)點(diǎn)頭,正要出聲替林延潮說話。
卻聽申時行道:“也好,那你將此事寫作奏疏上呈天子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