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大明文魁》
第(2/3)頁
“而且從臺州至潮陽千里海岸,只有開月港一地,對于浙籍,粵籍商人而言如何有便利可言。浙江的湖絲,江西的瓷器都是東西二洋所需,又何必千里迢迢從閩地出海?此二不足?!?
“最重要是東西二洋船引,朝廷一年所給不過八十八只,不及民間往來十一,可知不少地方仍有民船走私,如此朝廷稅賦怎么收得上來,此三不足。”
王宗沐道:“老弟此來的用意,老夫已是知道了。開海禁之用,一是免除倭寇襲擾,二是通商往來充實國庫?!?
“老弟此來說的是第二點吧。”
林延潮點點頭道:“確有此意?!?
王宗沐道:“但是你可知開海通商便利,朝廷不是不知,朝廷也不是看不上那些錢,那么為何遲遲不開,這其中道理老弟可是明白?”
林延潮沒有急著說話,一旁他的學生徐火勃道:“老師,學生可否試言?”
王宗沐笑著道:“這位是老弟的高足吧,老夫正要洗耳恭聽。”
林延潮笑著道:“老先生過謙,小徒拋磚引玉倒是可以?!?
當即徐火脖朗聲道:“太祖祖訓片板不許下海,起因是當年沿海百姓不少都暗通張士誠,又加之后來胡懷庸案,但永樂年鄭和七下西洋已開海禁,但是朝廷覺得此舉開支過大,又是厚彼而薄己,故而禁海有此而起?!?
“但學生覺得,這不過是表因而已,本朝國策乃是重農立本,無論是經商還是通海,都是棄本逐末,所以學生以為禁海之議根本在此?!?
徐火勃說完,眾人都是點了點頭,王宗沐笑著道:“果真名師出高徒,見識不凡,不過……仍不能窺全貌。”
徐火勃聞言坐下,林延潮笑著道:“老先生乃當世務實學的大家,這等受教于前的機會,不要膽怯?!?
于是徐光啟起身道:“學生有一淺見,聽說通海都是大商,其中不凡豪門巨室,官商背景如正德十二年進士,前廣東按察使林希元,即在老家同安任由家中豪奴駕船通海,官府不敢問之?!?
“故而所謂的海禁只是對普通老百姓而言的,對于這些真正的官商卻是絲毫無用出入自由,因此他們巴不得朝廷繼續海禁,由此操弄乾坤?!?
聽了這話王宗沐笑容斂去,林延潮搖頭道:“此道聽途說之言,林按司駕船通番你可是親眼所見?不親眼所見如何當真?”
徐光啟為林延潮所斥當即滿臉通紅,拱手后坐下。
王宗沐在上首按了按,當即道:“老弟,他的話也未必沒有道理?!?
林延潮道:“朝廷之策出于上而施于下,怎有地方官紳反而綁架政令之說,此說有些劍走偏鋒了?!?
王宗沐笑了笑道:“老弟為官之道,真乃老成持重,老夫當年若有你如此,也不會在官場蹉跎多年了。不過以老夫所見朝廷禁海,真正的道理卻不在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