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大明文魁》
第(2/3)頁
聽了林燎的話,閣內笑聲一片。
林延潮道:“講郎,此喻實是貼切。”
林烴聞言則是嘆道:“蘇東坡曾道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若是夢不醒來,那么夢于我言,真邪?假邪?”
林燎笑道:“你看山長又在道蘇東坡長思懷古了。”
林烴聞言微微地笑了笑,然后又看了林燎一眼無奈搖了搖頭,然后對林延潮道:“你既回書院來,許久不見,你我就在書院里隨意逛一逛。”
聞言學子們都因與林延潮無暇說上幾句話而露出惋惜的神色。
林延潮見了這一幕停下腳步。
林烴見此笑道:“看來還是宗海先與他們說幾句吧!”
眾學子們臉上都是大喜,露出懇求的神情來。
于是林延潮點了點頭,站到了講案前,看著書院學生都是十幾歲的少年,其中最大的也不過十五六歲如此,一個個看起來都是那么朝氣蓬勃,他不由感嘆歲月催人。
林延潮當即道:“當年我也是與你們差不多的年紀來至書院,在此蒙山長與講郎教導,書院教會了我很多讀書做人的道理,這是一輩子也受用不盡的,同時我還收獲最珍貴的同窗之誼,以及師生之情。”
“我想起當年在書院時讀書……”
眾學子聽到這里,都是十分認真,其實若非因為林三元的名氣,他們早就覺得這些話都是套路之談。
但這些話對于林延潮而言,卻是句句發自肺腑,記起當年在書院讀書時的日子,自己埋首窮經,專研于學問,每天都要讀到半夜三更,直到燈油耗盡時方才停手。一片黑暗中驀然回首,才發覺空蕩蕩的書屋里已只剩下自己一人。
然后自己回到寢室,一路唯有天上星光陪伴。
此時此情說起來,除了林延潮自己,下面的學子們又如何能理解這個中滋味呢?
“……說來縱是艱苦,但于我而言卻甚是懷念,有良師益友,縱是日子過得艱苦,但只要能沉下心來讀書,時時刻刻皆是開卷有益。哪似現在案牘勞形,公事勞心,早已沒有了當初磨志讀書時的心境,日日慚愧于學問無法寸進。”
聽到這里林烴是點起頭來。
“今日思來想去有一句肺腑之言,但盼各位珍惜光陰,為了胸中之抱負,更為了天下家國,不負少年時。而吾心目中更有一少年中國在!”
說到這里,林延潮突然話鋒一轉。
“……欲言國之老少,請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將來天下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林延潮將這《少年中國說》化為自己的言語道了出來,當初梁啟超作此文時,中國先后經甲午之敗,庚子之變。日本上下蔑中國為老大帝國,意思是老態龍鐘的老人,而梁啟超撰文反擊,故而有了此文。
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之言,不僅膾炙人口,更催人奮進。后世對于梁啟超為人有爭議,但他的文章確實可以當得上‘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的評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