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大明文魁》


    第(2/3)頁

    當時林延潮這政見與陳矩是不謀而合。

    (陳矩這一政見于《酌中志》有記載,原文是‘議開海運復(fù)舊遼陽,則糧可直達開原城西老未灣,開原與廣寧相近,聲息可通,守邊最易。’)

    林延潮舉司馬懿平遼東的例子,就是證明從登州至遼東的海運便利。然后在廷議上借力這一次東事,使海運之策得以在廷議上通過。

    陳矩清楚林延潮辭官回鄉(xiāng),路經(jīng)臨海時逗留了好幾日,想必他與當初主張開海運的前漕運總督王宗沐之間怕是達成了什么默契了。

    陳矩越想越是覺得林延潮了得,在廷議上拿出提案不難,難在如何將提案化為政令。

    這一次東事對于朝廷而言是一個危機,但是對林延潮而言,或許是他執(zhí)政的一個大好時機。

    陳矩是在場唯一識破林延潮用心的人,但他沒有說話,只是靜看林延潮如何在廷議上翻云覆雨。

    首輔申時行畢竟上了年紀,這么久的廷議難免精神不濟,但他仍不敢大意。他摘掉眼鏡,背著圖策向王一鄂問道:“大司馬以為此策如何?”

    王一鄂道:“回稟元輔,津萊一體,戰(zhàn)守一策,此策看起來確實不錯,但可用不可用,仆不好貿(mào)然下這定論。”

    許國道:“此事我可以說幾句話,當年我奉命出使朝鮮,先至濟南,再到登州,然后經(jīng)常山島,椵島(皮島),最后抵朝鮮宣沙浦。回來時卻是走旱路,從山海關(guān)入京,這條路實在難走,人也疲憊。”

    吏部尚書宋纁道:“朝鮮使節(jié)一年三貢,他們也不走陸路,原先朝鮮使節(jié)渤海橫渡多遇海難,后改走登州一路太平,登州從此為朝鮮貢道。”

    王一鄂道:“太宰所言極是。”

    申時行不置可否,而是轉(zhuǎn)問道:“登州如此緊要,眼下駐防如何?”

    楊俊民出班上稟道:“啟稟元輔,洪武時為了備倭,朝廷將登州升為登州府,現(xiàn)在有登州衛(wèi),威海衛(wèi),寧海衛(wèi),成山衛(wèi),太嵩,靖海六衛(wèi),嘉靖年間戚少保駐登州編練水軍,計有戰(zhàn)船五十艘。”

    “元輔,登萊系山東門戶,天津亦神京肘腋,其重各不在遼東之下,若真有敵情,揚帆可訊至。”

    王一鄂道:“不按圖籍,不可知扼塞,不審形勢,不可以施經(jīng)略。日本之地與閩相值,浙乃其貢道,故而閩,浙最沖。但倭國若要行大軍遠渡重洋,則必取道朝鮮,后進犯遼東,再去登萊,最后直逼京師。所以在登津屯駐兵馬是為可行,但調(diào)慣戰(zhàn)閩浙水師卻要商榷一番了。”

    眾大臣們聞言紛紛道:“正是調(diào)動閩浙水師,兩省空虛,若是倭寇乘虛來犯閩浙怎好?”

    申時行道:“啟稟陛下,可以先嘗試增設(shè)登萊,天津兩地防備。”

    申時行綜合廷議拿出意見仍是如此老成持重。

    陳矩聞言暗笑,若是如此,林延潮一番苦心不是白費了。

    趁著天子還未開口,林延潮即出奏道:“啟稟陛下,若是不設(shè)水師何來戰(zhàn)守一策,若是倭國朝鮮齊來犯,我?guī)熢诘侵萃图Z屯軍,則可隨時從海路救援遼東。”

    “濟遼莫如海運,而海運莫如登萊。登萊據(jù)金州五六百里,距旅順口僅五百里,揚帆一二日可至。其海路上又有沙門,皇城等島,海船即可止宿,又能避風(fēng),相反天津至遼,大洋無泊。”

    /

    “若是朝鮮有事,朝鮮惟持朝鮮全,慶二道,若全,慶二道失朝鮮必亡,倭必以陸犯遼。若我軍能保全,慶兩道,必派軍赴朝駐守。無論是守遼還是守朝,登州皆為我軍之餉道,也可使往來之師,不疲憊于陸,此實為長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