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大明文魁》


    第(3/3)頁

    林延潮這一番話,也是穿越者的先見之明。

    歷史上第一次援朝,明朝打下平壤了,結果卻無力維持繼續南下。原因就是遼東陸路的糧道,根本無力維持大軍。

    當時援朝的明軍給朝廷上疏里說軍隊現狀‘軍無一束草,戰馬倒斃者日以八九千之數’。

    雖說這話可能有所夸張,但也可略知援朝軍隊的慘狀。

    同樣不僅僅是明朝,倭寇也無力北上。因為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在閑山島等海戰中連連獲勝,導致倭軍水師無法掌握朝鮮南面海路,以致補給不利。最后小西行長打下平壤以后,主力也是無法大舉北進。

    聽到林延潮分析后,陳矩不由點頭道:“真乃經國遠猷也。”

    眾大臣們雖覺得林延潮說得有道理,但林延潮畢竟是第一次參加廷議,尚且不能令他們完全信服。

    石星出奏道:“陛下,林宗伯之見雖有道理,但卻不體察詳情。這登萊并非富庶之地,又如何屯兵屯糧?”

    聽石星之言,王一鄂捏須沉吟了一番道:“是啊,登州水陸兩軍平日屯墾也只是自給自足。將糧道設在山東,又從哪里調糧?漕河可是不經過登州的。難道從天津走海路運到登州嗎?”

    陳矩聽到這里,不由深嘆,這廷議果真一步步都落入林延潮算計里了。

    林延潮不動聲色道:“這有何難?昔日元朝開海漕,就是以登州為海漕轉運之地。隆慶五年,漕運總督王宗沐主張開海運以佐運河之窮,于三月運米十二萬石從淮安出海,經登州停泊,五月抵天津。雖有八舟漂沒,但不失為成功。”

    “故而這一次臣主張試行海運調糧至登州,還請陛下明鑒!”

    林延潮說完,殿內都是一片寂靜。

    這海運之計又再度出現在廟堂上。

    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萬歷二十五年第二次援朝時,明軍擬出兵十萬,然后打算湊集軍糧八十萬。

    最后朝廷給出的方案是,取自朝鮮十萬,然后遼東,天津,登萊各出二十四萬,天津,登萊二十四萬石海運,遼東則海陸并濟。

    登州是如何籌集糧草呢?

    第一次征朝,明朝援朝人馬幾乎都要餓死了。萬歷皇帝知道自陳‘朕是痛心流涕,臥不安寢,令戶部發銀在山東高價買糧。’

    然后又令山東地方各州府縣用公帑就地買糧運至登州,同時從臨清,德州二倉從陸路轉運糧食至登萊。

    同時令當地駐軍努力屯田,言下之意,你們軍餉朝廷不管了。

    當然最后明軍還是完成了糧草,但如此買糧使得山東糧價奇高,同時也花了很多冤枉錢,但若朝廷有先見之明,就當以海運先于登萊囤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