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大明文魁》
第(3/3)頁
“……倒是國用,年年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申時行垂頭道:“陛下親政以來勵精圖治,以民心為念,造福天下蒼生,天下臣民都是看得見的。至于方才陛下所言的積弊是歷朝歷代都有的,不僅是本朝,就算是三代之時,也未必沒有,要革除積弊要徐徐圖之?!?
“先生有何高策,還請教朕?”
申時行道:“治國安邦乃一道,從古至今為政大略都不差,只能肯為之三年五載必有成效。但最怕就是朝令夕改,一年換一小策,三年改一大策,百官不知方略,百姓不知所從。左右搖擺不定,國事皆毀于此?!?
天子想了想道:“先生的意思,是要朕擇大臣佐政,用其三五年而觀后效?”
申時行道:“圣明英睿無過于天子,老臣不勝佩服。”
天子點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朕高舉廟堂之上,也知欲察民情如隔窗觀花,但奈何下面的官員最喜歡欺瞞,矯飾民情。朕從奏章之上也看不出到底誰能用,誰不能用?!?
‘“若沒有元輔如此忠直之臣輔佐,朕實在是舉步維艱,眼下元輔要離去,朕不知誰可繼之,還請元輔替朕舉之。”
“此老臣之榮幸?!?
申時行當即坐直身子,很認真地思考著。
天子坐在一旁也不敢打攪。
過了許久申時行方才道:“許次輔輔政多年,參預樞務,善于決斷,陛下應當將他請來輔政,如此方為允妥?!?
天子略有所思道:“許次輔為官耿直,于冊立之事屢違朕意,并非是首臣之選。何況朕已經準了他歸里,豈有又要他回朝的道理。”
申時行為許國懇請再三,好似二人從沒有過節一般。天子道:“元輔與許次輔在這冊立之事有所失和,為何還極力推舉他呢?”
申時行道:“上朝虎爭,下朝和氣此乃古人,老臣與許次輔之爭在于公,卻不在私。若陛下委一臣治理天下,那么許相國再合適不過?!?
天子搖了搖頭道:“許次輔雖佐政多年,但朕不愿用他。”
申時行又道:“那三輔王錫爵剛直不阿,不黨不私,老臣以為他可以勝任?!?
天子笑道:“朕也以為他的首臣之選,但他母親身子不適居鄉不歸,朕一時也難違其志而用之?!?
“四輔王家屏……”
申時行還未說完,天子即道:“不是房杜之才。”
申時行當即道:“那么老臣試舉二人。”
“朕洗耳恭聽?!?
“一位是當今吏部左侍郎趙志皋,一位則是禮部右侍郎張新建!”
Ps:明日有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