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朝鮮之策-《大明文魁》
第(2/3)頁
覆面之人點點頭道:“殿下之判斷,吾也深以為然。而且他任禮部尚書以來所提倡封貢倭國之冊,實有害于本朝的利益。”
“封貢倭國?”
覆面之人道:“是數年前此人下得一手棋,他派出使者出使從琉球出使倭國,其意圖可以理解為繞開我們朝鮮,在明朝與倭國之間有所聯系往來,似乎有讓雙方坐下來談的意思。”
鄭昆壽當即道:“這怎么可行?明朝與倭國對于我們朝鮮而言都是大國,一旦兩個大國有所溝通,達成了默契,那么將來勢必犧牲我小國的利益。”
覆面之人點點頭道:“鄭大人放心,明朝人并不了解倭國的實力,他們自居天朝上邦,他們視倭國,就如同我們視咸鏡道以北的女真一樣,都視同蠻夷,化外之民。所以他們永遠,也決不可能視倭國為大國來談判。”
鄭昆壽道:“嗯,我明白了,但是聽聞林延潮是大明天子最信任的大臣,我無論如何也要打動他,盡力一試。他要金銀珠寶?或是美貌的女子?嗯,聽聞他甚是年輕,對于女色恐怕繞不過去吧。只要他愿意在大明皇帝面前為我們朝鮮進言,我都可以代表王上滿足他。”
覆面之人搖了搖頭道:“很難,不過我可以幫你盡力一試,但是我更建議你將功夫放在石尚書身上。”
鄭昆壽問道:“哦?那這位石尚書如何?他也喜好金銀女色嗎?”
覆面之人搖了搖頭道:“并不是,只是我認為他比林尚書更好說動?”
“不愛金銀女色之人,我有什么辦法可以打動他?”
覆面之人道:“若是你可以見到石尚書,當盡力學當年申包胥哭秦庭之事,請石尚書答允讓大明皇帝盡兵助我小邦。這位石尚書當年曾任過言官,因向皇帝上諫而被廷杖流放,甚至其妻誤以為他被杖斃,也是殉節也死。”
“這位石尚書忠直過人,若是他見忠君徇國之人,則必禮貌之。你到時再苦苦哀求,以卑微之態盡說小邦的危境,如此應該能打動他,只是如此要委屈鄭大人了。”
鄭昆壽聞言長嘆一聲,悲愴地道:“若三都失守,八方瓦解,到時我等都要作亂離之人,喪家之犬,又何在意卑微不卑微?若能真讓我見到石尚書別說苦苦哀求,就是真如申包胥那樣哭上個七天七夜,哭死在庭前又如何?”
說完鄭昆壽已是流下淚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