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難以掌控-《大明文魁》
第(1/3)頁
風風雨雨的正月里,京城之中暗流涌動。
隨著王錫爵回朝,原有朝廷固有的局勢被打破了,朝堂上的平衡發生了變化。
而這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傳來,成了以后一連串事情的導火索,原來正月一日渡河的李如松部率三萬余大明精銳部隊,直驅平壤。
明軍行動神速,于正月初五包圍了平壤,并在正月初八之時總攻。
經一日一夜的激戰,明軍光復平壤,前方報捷此戰斬倭級一千五百有余,燒死六千有余,淹斃溺殺五千有余。
此捷報一傳至京師,頓時上下驚喜交加。
眾大臣們認為此一戰可以滅倭寇之膽,朝鮮光復只是克日之事。
而眾大臣們一致贊譽之中的兵部尚書石星也是信心滿滿,他趁此上疏報捷言,中國之威已大振矣,懇請平壤國王回故居平壤。
天子也認為大局已定,下旨勉勵石星現在先不提此事,應該趁勝鼓勇一舉蕩平倭寇為先。連天子也是樂觀的認為,平壤一旦攻克,下面相信明軍也將摧枯拉朽地驅逐倭寇,只要能夠不斷收復失地,朝鮮必然會源源不斷供給軍糧,那么一直困擾明軍的糧秣問題也就不是問題。
這一消息,當然又稱為石星先見之明,與林延潮相較高下之判。
林延潮提前在山東湊集軍糧,以海運濟遼就成了多此一舉。
這幾日抨擊林延潮的言論,不知為何又多了起來,雖說都是讀書人的議論,還沒有真正哪個官員發聲,但都察院的皇明時報上已是對石星進行贊揚,其中以贊為貶的意思很顯然。
皇明時報還透露了一句話,就是朝鮮光復已是指日可待,似可以換將談封貢的事了。
這無疑就是為林延潮出京造勢了。
沒錯,朝鮮的局勢大體已定,輪到一些殘羹剩飯可以給林延潮了,至于議和的事,無論輸了以后議和,還是贏了以后議和都不好辦,弄不好要擔上罵名的。
當然這份皇明日報也就擺在了天子的御案上,也擺在各部衙門大員的案頭了。
京城的天陰沉沉的。
禮部衙門望去甚覺得壓抑,不僅連四司官員們私下里關起門來議論,甚至是鑄印局,教坊司那邊也開始風傳林延潮要下野的消息。
“大宗伯,這一次要栽跟頭了?!?
“灰頭土臉的就這么離京。”
“是啊,什么事功,只是口頭事功,至今為止沒辦成一事?!?
“今日大宗伯又離衙去了。”
“看來心已經不在這里了?!?
林延潮離開禮部衙門也不是其他事,而是林用參加要縣試了,他現在一半的精力都放在此事上。
這幾日,林延潮都盡可能早回家,陪著兒子溫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