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義利-《大明文魁》


    第(1/3)頁

    朝鮮當時的儒家學說分為李珥李粟谷的畿湖學派。

    以及李滉李退溪的嶺南學派。

    這兩派由學術分歧,而引申為政黨斗爭。

    李滉的觀點,承自朱子理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深信朱子深求其意’,故而他的學說與理學一樣,主張的是理極無尊對。就是理是至高無上的,理發而氣隨,這就是理氣互發之說。

    而李珥的觀點,則是明確反對老師李滉的主張,他認為理氣就猶如陰陽太極一般,互為始互為終。

    李滉繼承而發展了朱子學說,而李珥則提出了質疑。

    當然為何從理氣之論,而引申為政黨之爭呢?

    那下面要一步步說,理氣之論可以引申為義利之辯,王霸之辯,知行之辯。

    李滉學說看來,知是理,行是氣,先知后行。

    而李珥學說則,人有三等認知,下者讀書明理,中者讀書而思明理,上者躬踐其事而得真知。

    此外還有天理人欲,道心人心等等,都從理氣之說而發端!

    而在義利之說上,李滉學說則是認為義是理,利是氣,如此就應該以義導利,以義制利,而三綱五常是恒久不變的真理。

    而在李珥看來,應當義利并舉,比如老百姓吃不飽飯起來造反,在李滉學說看來就是不義之舉,但在李珥看來老百姓有吃飽飯的權力,民窮財盡則勢必為賊。不可單純以道德來衡量,而是應該以民為本。

    所以說兩等學說都是有一套獨立的邏輯架構的,而這些獨立邏輯也是他們用之治理國家大事的理論根據。

    因此林延潮說義利之爭,可以引申到義利,王霸之辯上,由此李德馨乘機抓住機會質疑。

    所以到了李德馨質疑明朝出兵救援是為了大義,還是私利時,大多數人下意識的觀點就是利是不對,應該是因義而興兵。

    這也是柳成龍,李德馨方才鋪墊的原因所在。

    柳成龍,李德馨認為自己占據了大義的高度,但林延潮聞此卻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柳成龍道:“李大人之言雖是冒失,但也不是沒有道理。而今大人若以出兵替東國抵御倭寇之恩,讓我朝分國?不知是否挾恩之舉呢?”

    眾朝鮮官員們紛紛言是。

    屋子里一派附和之聲,他們雖用朝鮮官員低語,但意思都是支持柳成龍的無疑。

    林延潮始終保持著平坐的樣子道:“柳左相,好比有位孤寡老人,屋子年久失修,遇雨則漏。一位后生心生憐憫為其修補屋子,不取一分一文。而孤寡每日修屋之后,老人給后生以金錢,如此我等以為后生是貪圖錢財嗎?”

    “再譬如老人只給后生一碗飯。如此我等以為后生是貪圖一碗飯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