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托付-《大明文魁》


    第(2/3)頁

    鄒元標搖了搖頭道:“并非如此,顧叔時并沒有找過我,反而是王山陰,沈歸德都曾向我大力推舉足下!”

    鄒元標交游很廣嘛。

    林延潮想了想道:“鄒兄,當初我與你言過,要明正天下之禮,這禮出自于哪里?出自清議嗎?”

    鄒元標點點頭道:“這是當然。”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那宰相也要聽從清議而施政嗎?”

    林延潮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如此要宰相何用?

    鄒元標聞言稍稍考慮了一會,然后道:“不錯,宰相當然要權衡輕重上下,也有斟酌從權之舉,但宰相不正是要令百卿信服,各抒己見,使得言論可以上抵天聽,規勸天子嗎?”

    林延潮道:“上抵天聽不難,難在規勸天子,這十幾年來前有恩師申吳縣,后有王太倉,不安于清議而去,后也有許新安,王山陰不聽取上意而罷。恐怕誰也不知要如何當這個宰相吧?”

    鄒元標欲出言,林延潮伸手一止道:“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清流,持清議之論,可是但凡立一論必有一論駁之,難道駁于清論的官員都要盡指為佞臣嗎?”

    “鄒兄以力諫張江陵名震天下,后為東林山長為士林敬重,但我有一言不得不直言相勸鄒兄,切莫先直臣,繼儒林,終黨人啊!”

    鄒元標面上有些掛不住,想了想后終于心平氣和地道:“大宗伯見教極是。但鄒某此來不是與大宗伯爭論鄒某如何,是與大宗伯爭論天下將來如何?”

    “當今朝堂之上,人各有心,讒嫉險伺,群僚百司各懷讒嫉黨比之心,此實國家之病也。但大宗伯如此良才不站出來匡扶社稷,寧可遠在江湖,為一儒士,如此……蒼生奈何啊!鄒某懇請大宗伯以百姓為重!”

    好一頂大帽子扣下來。

    林延潮聞言沒有言語。

    鄒元標起身正色道:“無論是清議,還是上意,大宗伯總要拿出一個主張來吧!”

    林延潮聞言呷了一口茶然后道:“說實話,林某已生閑云野鶴之心無意為官,就等朝鮮之事了后兵部給出個定論,林某即行辭官回鄉!”

    鄒元標面色漲紅,神情激動道:“當年張江陵離京時,言滿朝文武獨大宗伯可安天下。當時吾不解,現在我有些明白了,或許在大宗伯眼底無論是上意,清議,都不如自己當權臣吧!”

    鄒元標盯著林延潮,但見林延潮斥道:“鄒兄無話可說了嗎?如此之言你是要置林某于何地?”

    鄒元標拱手道:“大宗伯勿怪,是鄒某失言了。但大宗伯持變法之意,鄒某也看出得出。但若大宗伯以為負眾望就可以推行新政就錯了。要變法就要攬權,如此再如何也比不過當年王安石。那么請恕鄒某有言在先,若大宗伯將來若真要行新政,那么鄒某必如司馬溫公般反對!”

    鄒元標疾言厲色,直接指責林延潮為王安石這樣的大奸臣。

    林延潮聞言冷笑一聲道:“鄒兄,莫非欲為王朗乎?這要拉林某上船到的是公,這推林某下船的也是公?”

    鄒元標自明白林延潮講得是世語新說的一段故事,華歆、王朗遇賊,于是同乘一船避難,當時岸上有一人要登船與他們一起逃命。

    華歆則不肯,然后王朗指責他說道:“船還很寬,為何不能多載一人?你這人一點沒有仁義之心。”

    然后賊人追到,王朗嚇得不行,要將方才所攜之人推下船。

    華歆道:“之前我不肯此人上船,正是因為于此。但現在對方既然已將性命托付給你,你又怎么可以丟棄呢?”

    林延潮用這個例子告訴鄒元標,你推舉我為宰相,口口聲聲以仁義大公拉我上船,好了到了大家有利益沖突的時候,就趕我下船。你這舉動與王朗有什么區別?真的是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鄒元標畢竟不是王朗,被林延潮數落的面紅耳赤后,他想了想道:“大宗伯,鄒某并非是此意,鄒某此來是一心推舉公入閣的。”

    林延潮點點頭道:“鄒兄之心,林某曉得,林某言語也是孟浪了,請坐吧!”

    鄒元標依言坐下,方才劍拔弩張的氣氛倒是緩和了幾分。

    這一回看來二人倒似多年的老友一般促膝長談。

    鄒元標道:“鄒某還有幾句肺腑之言想與大宗伯道來。”

    “鄒兄請說。”

    “平朝鮮之功雖朝廷沒有定論,但士林早已經許之大宗伯,眼下大宗伯可謂負天下眾望。可是如此大功不賞,圣意與執政對大宗伯的態度,鄒某與朝野之士也看得出來。鄒某心中何嘗不為大宗伯不平,故而想助一臂之力啊!”

    林延潮嘆道:“鄒兄你的心意,我如何不明白呢?我屢屢推辭,公以為我毫無仁義之心,正如方才說的華歆不允人上船,我何嘗不愿為天下老百姓辦一些事呢?”

    “我之所推辭,是因為時不在我,朝堂之上似鄒兄這樣反對我主張的官員恐怕不在少數。既然明知道入閣要遭人反對,我又何必徒然為仁義的名聲,幾句請托,而出山為相呢?”

    “他人看相位如何如何?但于我今日榮華而言又有何加?倒不如傳道授業,讓天下人能夠明白我的主張,等到如公這樣的官員都能支持我時,我又有什么不樂意為之?要知道移風易俗難!而行新政變法更是難上加難啊!”

    鄒元標聞林延潮之言幾乎落下淚來,他再度起身長長一揖道:“大宗伯之心,可表日月,能得大宗伯這幾句肺腑之言,鄒某真是三生有幸!”

    林延潮托起鄒元標道:“鄒公有鄒公主張!林某也有林某主張!王安石在沒有為宰相前,與司馬,歐陽不也是知己嗎?”

    鄒元標感慨道:“人生知己難求,能得大宗伯為知己,鄒某無憾了。”

    當即鄒元標重新向林延潮拱手作揖,然后大步離去。

    林延潮目送鄒元標點了點頭。

    鄒元標當夜從離京,返回了東林書院,面對東林書院的眾學生時,他對林延潮不吝嗇褒獎之詞言:“朝廷若用林侯官為相,如此百王之弊可以復起,三代之盛可以徐還!”

    以鄒元標當時的聲望,他的這一句話頓時引起了士林轟動。

    當時天下讀書人中林延潮聲望雖高,但不少秉持理學正宗的讀書人對林延潮事功變法的政見都有所微詞,甚至大力反對。

    現在經理學中領袖人物鄒元標這么一說,等于代表板古的理學松了口。甚至不少食古不化的官員,這些人中大有反對過張居正變法的,他們聽了鄒元標的話,也不由生出了不如讓林延潮試一試的想法。

    此事傳出之后,眾人都以宰相意屬林延潮,但唯獨顧憲成悶悶不樂覺得鄒元標被林延潮的花言巧語給騙了。

    不過此非林延潮所知了。

    拒絕了天子,又婉言謝絕了鄒元標后,林延潮知自己仕途就要畫一個句號了。

    雖說朝鮮那邊還未議定,石星仍是打算著治自己一個臨陣抗旨之罪,但如此民意之下,石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真的給自己找麻煩!

    林延潮絲毫沒將兵部最后結論放在心上,從大功到治罪,最后到不賞不罰也就是那回事而已。若石星真的議定大功下來,朝野上下勢必推自己入閣,到時候天子那邊也就難受了。

    因此這個局面剛剛好,林延潮讓府內上下這幾日收拾行禮,準備返鄉之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