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千八十三章 隆喪厚葬【求月票】-《黃金瞳》


    第(2/3)頁

    進入文明社會,土葬的形式最能體現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最能寄托人的“追思”、“孝道”這一類情的感,并作為人心治理的一類手段,因而受到歷代王朝的保護。

    所以在中國古代,不僅漢族歷行土葬,諸如匈奴、突厥、回紇、苗等也都以土葬為主要葬式。

    土葬在古代又叫被做殯葬,這是兩種不同的形式,莊睿從任博士的講解中得知,作為殯的形式,古人從來是將喪事當作一類社會活動乃至娛樂活動來進行的。

    他們無一例外地要在喪事中熱熱鬧鬧地大辦一番,諸如吊唁、巫術、跳尸(娛尸)、唱祭、祈禱、送殯等,盡情地渲泄,后世發展出飯含、xiǎo殮、大殮、喪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國歷朝對此都有許多相應的禮制規范。

    這種方式直到現在還在中國保留著,就比如說是喜喪,喜喪一般分為全福,全壽、全終,全福是指生前自家mén內人丁興旺,形成一大家族,全壽說的是亡人的年齡,一般滿**十歲,甚至突破百歲大關,最低也須超過“古稀”之年,年紀越大、越老,越符合“喜喪”的條件。

    全終就比較好理解了,亦稱“善終”,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民間以為,死者生前積德行善,廣做功德,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無疾而終”,自然老死。此即被視為“喜喪”的根本條件。

    一般符合上面這三個條件死亡的老人,家里都要大肆cào辦,熱熱鬧鬧的將老人安葬入土,要知道,農村可不流行公墓,即使火化之后,還會按照嚴格的遵循各種流程,讓老人入土為安。

    上面說的是殯,而作為葬形式的演變,最突出的是厚葬,它表現在墳墓、墓前擺設、陪葬物等方面,它所極力要顯示的是社會等級貴賤的區別。

    夏、商、周三代以前,《禮記.檀弓上》中有說“墓而無墳”,即墓上不起墳堆,也不立碑,但墓中的陪葬品習俗則早已有之,至chūn秋戰國之際,開始出現墳普遍流行墳丘式的墓葬,而且越修越壯觀。

    《墨子.節葬下》描述當時的厚葬是“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丘隴必巨?!?

    各國君主、貴戚為了示威、示尊、示富于天下,也紛紛在墳丘上大肆炫耀攀比,《史記.秦始皇本紀集解》載:秦始皇動用72萬人為自己建造墳墓,“墳高五十丈,周回五里余,號曰‘皇陵’,至今尚在。陵者,山陵也,后世奢侈帝王皆效法之?!?

    為了限制墳墓規模的無限制攀比,并使“貴賤有差”,各朝代也在禮、法上予以規定,如《漢律》規定:“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薄堕_元禮》規定:一品官坑高一丈八尺,二品以下,每低一品減二尺,六品以下八尺。

    宋、元、明、清大體沿用此規定,同時,帝陵的墓中建得如同宮殿,稱為“地宮”,地上也修有宮殿式建筑,如同皇宮,明十三陵和清東陵,就是迄今保存得較完好的帝陵及其宮殿式建筑。

    由于隆喪厚葬需要有相當的財富和社會地位,故歷來的中國社會隆喪厚葬都是由皇室、貴戚、富商大賈率先推動的。

    如秦始皇陵,目前出土的還只是陪葬墓之一,已出土的陪葬俑、步兵、車兵、騎兵陶俑就多達近萬件,馬俑五百余匹,木質戰車一百三十多輛,而且,兵、馬之俑與真人、真馬的高度大xiǎo相當。據有人推測,象這樣的陪葬墓的秦始皇陵的前后左右應各有一座(已挖掘的位置在正東)。如果將秦皇陵全部挖掘,其陪葬品還不知有多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