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郭嘉這樣說,郭鵬點了點頭。 “嗯,有志氣,那么不知道在你眼中,什么人是英杰,什么人又是庸人呢?” 郭鵬這樣一問,郭嘉開口道:“能洞察世事,放眼天下,而不著眼于微末小利的得失,那就是英杰,凡事斤斤計較的,都是庸人。” “嗯,很中肯。” 郭鵬點了點頭,笑道:“聽說你不喜歡讀律法書,反倒喜歡讀兵書?” 郭鵬來之前聽幾名族中長者非議郭嘉,說郭嘉不喜歡讀律法,與族人不合群,反倒喜歡讀兵法,學兵務。 這完全是不務正業,難道郭氏法學之家,還能把他送到軍隊里面不成? 郭鵬覺得好奇,便來詢問郭嘉。 郭嘉則回答道:“天下戰亂紛起,黃巾之亂以后,大小叛亂不斷,先是涼州之亂,又是幽州之亂,幽州之亂得府君平定,可涼州之亂還在繼續,以嘉觀之,此乃天下不穩之征兆,學點兵法,以后或許有用。” 郭嘉肯定沒有說出內心真實所想,但是郭鵬已經猜到了。 天下人心思變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在董卓之亂以前,大漢的士人們已經開始嘗試要改變一下這個天下了。 漢靈帝十數年黨錮政策耗盡了世家大族對他的容忍度。 世家大族不想再容忍一個隨時可能對他們發動打擊的皇帝坐在皇位上。 此時的儒學可沒有后來的程朱理學那么講究忠誠。 讀書人對皇帝不滿時,是敢于做鐵頭娃直接上去勸說皇帝退位讓賢的,這種事情不止一次的發生過。 雖然這樣做的人都被皇帝弄死了,但是這種精神和傳統沒有消失。 公羊學之剛烈直接造成了兩漢之際的動蕩,不利于統治,所以劉秀做皇帝以后親自下場拉偏架打壓公羊學。 當今時節,公羊學已經沒有了西漢時期的輝煌,但是余威猶存,從思想上并沒有將士人們濃烈的抗爭精神磨滅。 而在最為根本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方面,宦官集團的大行其道是皇權試圖擴張的信號,是漢帝不打算繼續坐視自己的權力被慢慢侵蝕的意志的體現。 士人們都知道,這個皇帝要重振皇權,奪回屬于皇權的東西,而那些東西也是他們好幾代人不懈努力之下得到的,皇權想要拿回去,談何容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