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漢朝廷當年就對通曉儒經數量多的士子另眼相看,更加促使更多的學子有條件的話就去多學習別家家法,融會貫通。 說句不好聽的,當今天下只學本家一家家法的士子幾乎沒有,最少也是學習兩三個家法用作比較的。 所以,最不能接受這一結果的是那些傳承不同家法且有授徒資格的家族,亦或是恰好沒有學習到這五種被選中的家法的士子,這些人的數量的確不少。 但是算上危險系數之后,恰好學習了被選中的五種家法的士子們,這心思就開始活躍了。 他們意識到自家沒有家法傳承的資格,跟著這些有傳承資格的家族鬧騰,萬一輸了,上了朝廷的黑名單,沒地兒說理。 五經家法的解釋權被誰掌握,和這些二三流士人家族的士子并沒有什么關系,他們還是一樣的學,一樣的鉆營,一樣的爭取被選中的機會,不會有什么改變。 而自身的確也是學習了被選中的五種家法,將來就算要走這五種家法的路子,也不會說不出這里頭的微言大義。 士人反抗群體之中出現如此這般分裂的趨勢之時,郭鵬頒布了第二道圣旨。 【雖然黃龍殿會議還沒有召開,但是經過黃龍殿會議商討之后決定的五經圣人法就是魏帝國的官方學術和思想的代表,屬于整個魏帝國。 所有愿意投入圣人懷抱尊奉圣人正統的人都應該被視作圣人門徒,而不應當被驅逐,被排斥,哪怕他原先所學習的并非是正統圣人法。】 這道圣旨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此。 這道圣旨被頒布出來之后廣為流傳,瞬間擊中了一大批不敢反抗皇帝卻又心懷不安、擔心自己不能被新時代所接受的士人。 他們沒有家傳經典,只是靠著士人的身份掙扎在二三四流士人群體之中,到處游學,只求一個上升通道。 學習什么家法并不是他們所在意的,他們所在意的,是能否得到上升渠道。 皇帝的圣旨所體現出來的意思就是,哪怕你之前學習的不是相關家法,但是只要你愿意學,就可以來學,可以給你留下上升通道,并且絕對不會排斥你來學。 話語很委婉,意思很明確。 皇帝正在告訴大家,你們想要棄暗投明的現在趕快投奔過來,現在不站隊,之后塵埃落定了,可就沒你們的份兒了。 延德五年十二月中下旬到年底,洛陽城的輿論風向發生了轉變,士人官僚和學子之間掀起了一陣劇烈的爭論。 與此同時,袁嗣、荀攸、孔贊、賈逵、桓典這五個人的府上出現了大量訪客。 有朝廷官員,也有沒有官身的士子,還有一些前來蹭熱度找機會的寒門學子。 然后開始有朝廷官員上表,表示支持皇帝召開黃龍殿會議,認為五經十四家法之中一定有錯誤的偽學,的確應該召開一場會議對這些學說進行系統的徹底的整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