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洛陽文廟是郭鵬稱帝以后建起來的。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洛陽武廟。 武廟里祭祀的是一些古之名將,從姜子牙開始,一直到前朝云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郭某人精選了三十六名將,予以國家等級的祭祀。 文廟里,孔子當頭,還有孔子的弟子與后代儒生里名聲最大的一些人,也精選了三十六人,讓他們與孔子共同接受祭祀。 其實也就是裝裝樣子。 大家都把孔子放在眼睛里,放在嘴邊,誰也沒把孔子放在心上。 但是不要緊,反正大家看的就是表面文章表面功夫,只要能看到孔子,那就行了,心里有沒有孔子,不重要。 反正有沒有孔子也不妨礙大家吃飯喝酒過日子。 偶爾的祭祀也算是幫大家一起給孔老夫子一點面子。 老人家用一輩子折騰出那么多經典給大家當官用,又是周游列國又是授徒三千的,不給人老人家一點面子實在是說不過去。 所以時不時祭祀一下,代表我們還記得您老人家,那就夠了。 除此之外,別的都不重要。 士人們祭祀孔子,當然要的是當官的正統性合法性。 郭鵬祭祀孔子,也是為讓孔子給他背鍋。 把紙張放在孔子面前,來,老人家,您瞧瞧,這叫紙,您活著的時候沒見過,如今我們拿來給您老人家看看,嗯,看好了吧? 好了。 結束。 陳琳寫的祭表還是那么美妙,辭藻華麗,工工整整,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讓人聽起來十分享受,簡直比看著眼前的孔老夫子還要享受。 然后,紙的存在,就等于被孔老夫子認同了,是一種合格的文化載體了,以后再也不能說什么紙不能和竹簡相比之類的了。 為了更進一步奠定紙不可動搖的地位,郭鵬親自揮毫,用蒼勁有力的大楷字寫了一副【至圣先師】的大字,著人裱起來,掛在洛陽文廟大堂里,以示郭某人和整個郭魏帝國對孔夫子的尊敬和贊譽。 以及紙不可動搖的官方地位。 郭某人對孔子的大力尊崇并未引起什么人的重視和警惕,就連紙張的大規模鋪開也沒有引起人們的警惕。 原因很簡單,郭某人并非是有意要這樣去做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