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經家法傳承是部分頭部士人家族的私利,大部分士人都得不到傳承和解釋的權利。 說到底,士人群體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 皇帝和頭部家族爭奪這個權力,只要能保障他們的利益,那么誰勝誰負,對于大部分二三流士人來說,并不會有什么改變。 所以他們也會快速的選擇勝利者進行站隊,以保全自己的利益可以。 可要是對察舉制度動手,讓士人和寒門子弟還有黎庶子弟一起參加考試來競爭官職,那就是在刨他們的祖墳。 到時候就不是搞定十幾個家族、平息一波輿論就能解決的事情,那可真是要搞大事情了。 但是吧,郭某人最不怕的就是搞大事情。 郭某人一直堅持到現在,也就是為了要搞大事情,都已經走到了這里,臨門一腳就差一哆嗦,郭某人根本不可能放棄。 只是現在還需要一點時間,需要一點讓太學的規則確立起來的時間,也需要一點讓地方州郡的學宮和學校開始恢復的時間。 所以郭某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太學的教育改革上,積極參與進去,積極參與到太學的任何一件事物的規則制定上。 當然,毫無疑問的,學部雖然名義上歸屬尚書臺管理,但是從創立起來的那一天起,就沒有向程昱和田豐匯報過任何工作。 學部的一應工作直接繞過了尚書臺,直接和皇帝對接,袁嗣有什么事情都去請示皇帝,得到了皇帝的指示之后再去辦,而不是聽從田豐和程昱的指示。 尚書臺至今已經有九個部門,而這九個部門里,公開的不聽從程昱和田豐指示的部門就有三個,吏部,禮部,還有學部。 加上財政部尚書王粲是郭鵬的第一任內閣首輔轉職而來,屬于郭鵬的心腹親信一類,刑部尚書郭議又是郭氏族人,尚書臺一半多的權力都被皇帝親自把持。 只有剩下來的不到一半,才能讓程昱和田豐分割,這兩人也算是打傷了,沒力氣接著打了,于是田豐死抓著工部不放手,程昱面對的只剩下民政部,兵部和外交部。 還好,至少不是光桿司令。 但是程昱本以為皇帝在北伐過后會對他稍微友善一點,結果這并沒有發生,皇帝還是那個皇帝,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著他所認定的一切。 尚書臺一半多的權力就這樣給皇帝拿走了,更關鍵的是,那還是相當重要的一半多,剩下來這不到一半,其實并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比如那個常年打醬油的外交部。 按照眼下這個趨勢,程昱和田豐都在懷疑,等他們退休的時候,尚書令和尚書仆射到底有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下一任尚書令和尚書仆射手上還有實權嗎? 到時候尚書臺諸部門會不會直接對皇帝負責,直接由皇帝來決定所有的事情,而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權威和決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