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有海運和大運河,江南和嶺南的糧食也無法轉移到北方支援。 海運可以把糧食從嶺南轉運到大運河,再由大運河把這部分糧食轉移到中原腹地,轉移到關中地區和關西地區。 海運甚至還可以直接把這部分糧食轉移到幽州、平州,直接支援二州,確保二州的穩定。 損耗固然是有的,但是這種大規模的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南糧北調工程,本身就是非常艱難的。 所以郭鵬現在把懲治貪官污吏的事情全部交付給程昱主導,讓程昱大殺四方威懾群臣,而他則全身心投入大運河的修建工程。 一刻都不能遲緩了。 延德二年開始,大運河工程就被提上日程。 之后在政治風暴的同時,大運河工程也在不斷的推進,并從最初抵達洛陽的計劃修改為延伸到河北,抵達冀州。 通過大運河溝通南北交通,從河北到洛陽再到江南的杭州灣地區。 具體計劃是充分利用春秋戰國時代和秦漢時期修繕的古運河工程還有自然水道,把南北交通連接在一起。 大運河的修建并非是憑空挖水道出來。 挖水道肯定是要挖,但是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利用前人修繕過的運河工程還有自然水道,以此最大限度的縮減成本。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吳國和越國都曾經北上爭霸,所以當時他們也明白江南的交通劣勢,于是開鑿水利工程和運河。 現在江南地區也是有著春秋時期的先人開鑿而后人維護的古老運河。 通過這部分運河,把杭州灣地區和長江聯系在一起,在通過長江水道把江南淮南聯系在一起,再通過淮河把淮南淮北聯系在一起,進一步直通中原腹地,進一步對接洛陽和河北。 這巨大的工程從延德六年左右就確定要進行了。 延德六年開始,魏帝國進行了大運河修繕的初步勘探工作。 延德七年,具體的方案提交皇帝審核,郭鵬召集御前會議商討,確定實施。 延德七年下半年,大運河工程開始全面推進,南北兩路同時進行。 借助北伐俘虜的大量鮮卑、烏丸人的人力,以及延德九年平叛繳獲的財力、物力,大運河工程進入了高速鋪開的進程。 盡管郭鵬俘獲了人數超過百萬的鮮卑人和烏丸人,但是他們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修繕蜀道之類的,工程量巨大,死亡率高,攤到大運河工程上,人數略顯不足。 于是郭鵬只好下令征發運河沿途周邊地區的民夫,以村鄉為單位,發起動員詔令,獲得大量人力,一起推進大運河的修繕。 挖掘新的水道,拓寬、整修古老運河與自然水道,商討運河走向,測繪一切數據,以及實時反饋給中央政府等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