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哲羅國和注輦國同屬泰米爾人的族群,分做兩個不同的國家,經常發生摩擦,造成戰爭,互相傷害,互相擄掠對方的人口。 現在他們也在互相傷害之中。 這不是最好的靶子嗎? 國王下定決心,要讓這些【神兵】綻放屬于他們的光芒。 然后,一場規模不大的戰斗在兩國邊境的草原上進行,參戰雙方是注輦國和哲羅國,主要由注輦國挑起,哲羅國被迫應戰。 注輦國的戰斗目標是通過擊潰哲羅國的軍隊奪取他們所掌握的一處礦山,這座礦山到手,就能為注輦國獲取很大的利益,他們眼饞已久。 過去數次突襲都不成功,導致哲羅國在這里布置了更多軍隊防守。 這一回,注輦國王武裝了這支使用新式兵器的強力突擊敢死隊,準備一舉擊潰礦山守衛軍隊,奪取礦山。 戰斗剛一打響,還是過去的傳統模式,即菜雞互啄。 雙方都讓裝備一般般甚至很劣質的菜雞們上前互啄,舉著劣質兵器互相叫嚷著,就跟黑社會打群架一樣,陣前打的一團亂麻誰也奈何不了誰,整個戰場一片嘈雜。 雙方你來我往,你射箭,我舉盾,你用象兵突擊,我也用象兵打回去,你這邊打死我一個人,我也要打死你一個人,打得不亦樂乎。 這種模式打不死多少人。 你死不了多少,我也死不了多少,所以才有戰死百分之十就要全軍崩潰的說法,本質上就是菜雞互啄之下脆弱的承受力。 打了一個小時左右,雙方都有些疲累了,這個時候,雙方才各自亮出真章。 菜雞們是去消耗對方的體力和兵力的,他們都是些不脫產或者半脫產的農民兵奴隸兵,不是常備兵,戰斗力堪憂,只是數量多,菜雞互啄也能打出個樣子來。 然后等雙方的菜雞們揮舞著劣質的武器打到膠著狀態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時候,雙方才會派出真正精銳的脫產常備兵開始真正的決斗。 脫產常備兵的數量不會多,多了也養不起。 數百人的規模,跟著強悍的將軍們發起集團沖鋒,鋒銳難當。 只要一方沖垮另外一方的脫產常備兵,就能奠定勝局,菜雞們一看精銳都戰敗了,立刻就會潰退。 勝利一方的精銳們就能帶領己方菜雞一擁而上,痛打對方失魂落魄的菜雞,獲取勝利。 菜雞們只能打順風仗,打不了逆風仗,一旦打了逆風仗就要潰敗,絕對不會堅持死戰。 所以決勝的機遇就要看誰的脫產常備兵可以獲取最后的勝利。 注輦國的精銳很快發起了突擊,在戰場上和哲羅國的精銳相遇,兩軍展開激烈廝殺。 過去,雙方至少是勢均力敵,互相拼殺各自不落下風,拼到最后拼的是毅力和勇氣還有持久力。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 哲羅國的精銳們揮舞著兵器和注輦國的精銳們對拼,結果還沒拼幾次,他們就愕然發現自己的兵刃斷裂了,被硬生生砍斷了。 呯的一聲,長刀被劈成了短刀,哲羅國的精銳正在目瞪口呆的時候,就被注輦國的精銳一刀梟首,砍下了腦袋,死了。 這樣的情況不是單個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一大群人揮舞著長刀對拼,然后一方的武器齊刷刷的被另外一方砍斷…… 哲羅國精銳的武器本身也是精細鍛造的,但是在注輦國精銳們的攻擊之下紛紛斷裂,無法繼續對拼,也來不及更換武器,就被砍掉了腦袋,或者砍掉了半個身子,慘死當場。 那血啊。 局勢發生了改變。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哲羅國的精銳勇士們產生了動搖,面對對方雪亮而堅固的兵刃,哲羅國的精銳們意識到自己無法對拼,連連后退也躲不過慘死結局,精神崩潰了,然后敗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