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蔡邕的去世就像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一樣。 大醫館出動了幾乎全部的力量想要挽回蔡邕的命,卻依然沒能成功。 幾個主要好手在蔡府待了一天一夜,想盡了辦法。 各種珍貴藥材輪流上,甚至用最珍貴的遼東野山參給蔡邕續命,但是終究也沒能挽回蔡邕的生命,蔡邕最終還是咽了氣。 咽氣的時候,蔡邕的面色很不平靜,好像在做什么掙扎似的。 終于也沒有掙扎出什么結果來。 他的生命定格在了興元三年五月初三。 大醫館群體戰戰兢兢地等著郭鵬和皇帝郭瑾的發落,但是郭鵬和郭瑾沒有責怪大醫館。 郭鵬在泰山殿內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修繕《格物學》教科書,正在添加一些新的內容。 對于蔡邕去世的事實,他并未感到驚訝,他早有預感,有了心理準備。 了解了一切的蔡邕已經沒有生存下去的欲望了。 所以他并不驚訝,連憂傷也是淡淡的。 兩人在蔡邕生命最后的一刻完成了訣別,訣別的痛苦和蔡邕故去的痛苦仿佛能夠中和似的,帶走了郭鵬心中絕大部分的負面情緒。 他只是放下筆,默默地走到泰山殿宮門口,仰頭望著蒼茫的天空,追憶著與蔡邕相識的過往。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自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最后的決裂并非是他可以控制的,這是歷史的決裂,是過去和未來的決裂,不可避免。 只是不知道蔡邕臨終之前,是否能回想起四十年前兩人初見的那個午后。 十二歲的郭鵬在蔡府后院的小亭子里見到了四十四歲的蔡邕。 蔡邕正在撫琴,郭鵬站在那邊傾聽。 一曲畢,蔡邕抬眼看向了郭鵬。 “來者何人?為何站在亭外一言不發?” 四十年前蔡邕的聲音仿佛還在郭鵬耳邊回響。 可惜直到四十年后,郭鵬依然聽不懂蔡邕的琴聲。 自然,蔡邕也聽不懂他的心聲。 這讓人無奈的時代,讓人痛恨的時代。 蔡公,來生若能再見于太平盛世,我們再一起談論音樂,談論理想吧。 愿那時你我之間不再有任何分歧。 愿那時眾生平等,大家,都是人。 八十四歲,是一個絕大部分人想都不敢去想的年齡,包括郭鵬在內,也不覺得自己能活到八十四歲。 蔡邕原本應該在董卓之亂以后就死去,死于自己零分的政治水平,死于王允的膨脹。 而由于郭鵬的介入,蔡邕比原先多了二十多年的壽命,安安全全的活到了郭瑾做皇帝的時候。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他都是幸運的。 一個幸運的東漢遺老。 郭鵬能想得開,但是不知為何,郭鵬的心里始終壓著一塊大石頭,讓他悶得慌。 蔡邕去世以后不過一天,五月初四,曹昂便帶著蔡琰回到了洛陽,然后得知了蔡邕于昨日去世的消息。 蔡琰肝腸寸斷,當時便哭暈過去不省人事,而在此之前,蔡婉已經哭暈過去好幾次,怎么勸也勸不住。 兩姐妹哭的凄凄慘慘,見者傷心,聞者流淚。 郭瑾十分為難,怎么勸說都止不住蔡婉的悲傷,對此無能為力。 蔡邕一脈并無男兒,蔡邕也不太想從族人里選一個繼承自己的一切。 為了防止無人繼承蔡邕的爵位和遺產,早年郭鵬與蔡邕有過約定。 若郭瑾和蔡婉有兩個兒子以上,包括兩個兒子,就把小兒子送給蔡邕做孫子,讓他姓蔡,繼承蔡邕的爵位和遺產。 郭瑾和蔡婉常年只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郭瑾納妾前后,蔡婉多加努力,終于又懷上一胎,是個兒子,今年不到六歲。 這孩子生下來就決定姓蔡了,之后還由蔡邕親自取名為詠,把他交給蔡邕做孫子。 將來會由這個孩子繼承蔡邕的爵位和遺產,得到了蔡邕的準許,并決定把這個孩子錄入族譜,接納為自家人。 如今,除了蔡琰和蔡婉兩姐妹之外,不到六歲的小蔡詠也在靈前為蔡邕守靈、盡孝。 因為事先有過安排和準備,所以這件事情并未引起任何波折,就這樣確定了。 蔡邕的身后事全部都安排妥當,很快,就進入了靈堂祭奠的環節,滿朝文武都來蔡邕的靈堂祭奠蔡邕。 哭得眼睛紅腫的蔡琰和蔡婉兩姐妹無法理事,蔡邕的后事就由剛回來還沒有正式任職的曹昂全面主持——曹昂是女婿,一個女婿半個兒,他來主持也說得過去。 總不能讓郭瑾這個皇帝親自主持吧? 蔡邕的葬禮還是相當有排場的,畢竟是滿朝堂地位最高的官員,唯一的在任三公級別官員,八十四歲,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 滿朝官員能來祭奠蔡邕的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身份足夠的才敢進入靈堂,身份不夠的只能站在門外面充當背景板。 在蔡邕靈前祭奠他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高官顯貴。 大將軍曹仁。 內閣首輔曹操。 參謀臺尚書戲忠。 參謀臺左右侍郎荀攸、郭嘉。 尚書臺下轄各部尚書、侍郎等數十人。 衛軍大將軍趙云。 衛軍下轄四名將軍郭棟、夏侯淵、李典、曹純。 還有一系列與蔡邕有舊的中層官員,以及一系列蔡邕在太學之中比較賞識的學生,他們紛紛在蔡邕靈前哭祭,祭奠這位給了他們莫大關注和鼓勵的長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