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凍了-《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3/3)頁
這一觀望,就叫諸葛瑾想起了一些事情。
他想起了十多年前,延德三年四年間朝廷關于大運河的大爭論。
“陛下,淮河上凍,加之今年河北地區部分州縣糧食減產,臣以為,這不是偶然?!?
諸葛瑾站了起來首先發言。
郭瑾眉頭一皺。
“你是說,這種情況不會就此終結,不是僅此一年,而是……”
“未來數年,可能年年如此?!?
諸葛瑾環視了一圈目瞪口呆的同僚們,開口道:“諸位可還記得延德二年六月,太上皇下令時任內閣首輔曹公研究大運河開建事宜時所下的詔令?”
諸葛瑾這一說,群臣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想起了當年爭論非常激烈的大運河之爭。
郭瑾也想起來了。
當年,郭鵬說開建大運河,群臣都以為這是勞民傷財的舉措,根本沒有必要。
郭鵬卻堅持要這樣做,他認為天氣正在不斷變冷,不用多少年,寒冷就會影響到北中國的糧食產量,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
到時候如果沒有可靠的渠道運輸南方糧食到北方,以北方的人口基數,必然會造成缺糧少糧的情況,乃至于出現饑荒。
而一般的道路運量有限,損耗比較大,根本不足以支撐北方巨大的糧食缺口,所以務必要修建一條可靠的水道。
以水道的巨大運力完成南糧北運的大工程,確保北方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
當時朝臣都覺得郭鵬這是異想天開,阻力很大。
但是郭鵬力排眾議,要求執行,以他的權力強制要求朝廷開建大運河,于是延德五年,大運河正式開工。
大運河的開工不僅為南糧北運做了工作,也方便中原人口遷移到江南地區。
但是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方便南糧北運,為了對抗氣候變遷。
當年郭鵬曾經在朝會上說過一句話。
當年正好參與到這次會議之中的諸葛瑾記得。
“當初,太上皇還曾說過,有朝一日淮河封凍,你們就知道這條運河到底有什么用處了?!?
然后整場國務會議就陷入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中。
大約一炷香左右吧,皇帝郭瑾深深地嘆了口氣。
“太上皇早在二十年前就看到今天了?!?
魏帝國的精英們無言以對,紛紛都感覺到了震撼、不可思議。
魏帝國居然真的有了淮河上凍的這一天。
沒什么好說的了,郭瑾立刻在國務會議上宣布大家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在氣候危機還沒有完全爆發之前,利用大運河盡可能多的把南邊多余的糧食往北邊運輸,運輸到河北地區,運到幽州并州平州地區。
第二,這些地區要廣泛建立更多的糧食倉庫,盡可能多的屯糧,以備糧食大范圍減產的時候,這些地區的倉儲糧食可以派上用場。
第三,加速推進河北、中原地區的人口向江南、嶺南地區的轉移工作,加大力度,設置標準,用更高力度的優惠政策進行勸誘。
工作布置完畢,需要有人去執行。
郭瑾為了更好的推進這些工作,把南書房定義為了專門處理這三件事情的集中辦公室,調動各部門精英干吏授予南書房侍讀的身份,在南書房行走。
又為了統籌各方面的工作,郭瑾又把目光轉移到了能力極強的老一輩官吏身上。
最終,他再次選定老臣郭嘉作為一群南書房侍讀的頭頭,授予南書房總裁這樣一個臨時工性質的職位。
專門負責處理相關政務,并且向郭瑾進行專項匯報。
為了確保文武分治的局面,郭瑾還專門把他參謀臺的職位拿掉了,讓他在內閣掛了一個次輔的職位,由軍事參謀官轉任文職。
然后順理成章的授予南書房總裁的臨時職位。
郭嘉一開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得知以后當場愣住。
因為當年他也問過郭鵬為什么要做這樣勞民傷財的事情,郭鵬說等到淮河有一天上凍了,你就知道我為什么這樣做了。
現在淮河上凍了,郭嘉也知道為什么了。
但是當年到現在……
郭鵬真的是人嗎?
埋藏于心中多年的問題一朝爆發,郭嘉真的有點懷疑郭鵬到底是不是人了。
當然了,有這種疑惑的人絕對不止一個郭嘉,很多有點資歷的臣子想起當年那場大辯論,基本上都會產生驚異的情緒。
他們一直沒當回事的事情,郭鵬卻提前二十年為他們做了準備。
等到危機來臨的時候,一條大運河縱貫南北,成為魏帝國對抗這場氣候危機的重要生命線。
郭鵬甚至沒有給他們討論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上天警示的機會。
要是沒人知道這件事情,到還能說這是上天警示,天人感應對的上,但是……
太上皇提前二十年就說了這件事情,這難道也是上天警示?
天子難道真的是天子?
對于天人感應心知肚明的精英們忽然覺得那個很久不露面的太上皇郭鵬變得更加神秘了。
但是他的提前準備派上了用場。
整個朝廷經歷短時間的慌亂之后,很快就理清了這件事情的應對思路,并且設置了相對應的處置官署,著手開始應對危機。
而這一切,就是因為他們有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此時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正一頭扎進農具堆里無法自拔的太上皇郭鵬的身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