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皇甫益聲稱只需太傅之印,東海王稍稍滿意,不那么疑神疑鬼了,雖然他的真正計劃是與宗室子弟一塊“造反”,但是對選帝之事也不能馬虎。 “接下來,有半年時間,諸位可以爭取大臣的支持。” “半年?這么久?”冠軍侯發問了,他已經取得大量支持,恨不得立刻就宣布結果,不愿多等。 “公平起見。”皇甫益答道,神情稍顯嚴肅,“這是大楚第一次由大臣選帝,必須無懈可擊,讓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來。” “我沒意見,一年也行。”冠軍侯聳下肩,想不出半年之內會有什么事情能讓大臣改變主意。 “如果半年之內發生意外呢?”韓孺子問道。 能影響選帝的意外只有一個,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皇甫益的神情更加嚴肅,“萬一陛下有事,太后暫時聽政,一如從前,如果太后也有事,則由勤政殿群臣執政,一旦選出新帝,立即歸還政柄。” 年幼的英王可能根本沒聽懂這些人在說什么,站得久了,有些疲憊,扯扯望氣者袁子凡的衣角,袁子凡回以微笑,示意他再等一會。 韓孺子、東海王、冠軍侯互相看了一眼,在這一刻,他們都是韓氏子孫,站在同一立場上,聽出了這一規則的危險之處——大楚朝廷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完全由大臣把持,帝權本已削弱,經此一事,只怕更難奪回來了,即使是冠軍侯,也想在稱帝之后大權在握,將爭位與選帝徹底廢除。 “古時曾有大臣短暫執政,被稱為‘共和’,還政之后,迎來的是一次復興。”皇甫益又用上“復古”這一招,然后微笑道:“何況這種事情不會出現,太后身體很好,諸位無需憂心。” 武帝的三名皇孫都不開口了,等著皇甫益繼續講解規則,一直沒開口的英王卻說話了,聲音稚嫩,還有一絲不耐煩,語氣有點沖,“要是半年之后我被大臣選中,現在的皇帝還活著,那該怎么辦?” 韓孺子等人都看向這位“小叔叔”,懷疑問題是袁子凡教他提出來的。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皇帝雖然病重,畢竟還有復原的可能,新帝選出,而當今皇帝仍在,將會非常尷尬。 皇甫益笑道:“太后對這種狀況已有考慮,若是圣上萬幸大愈,當然要繼續為帝,至于被選出者,將被立為皇儲,位比太子。” “即使當今圣上有了子孫……”冠軍侯最為在意。 “也不能改立皇儲。爭位選帝并非權宜之計,也將是萬世之法。”皇甫益說道。 四位皇子、皇孫沒有一個人愿意將這當成“萬世之法”,但是在望氣者面前,誰也不會提出質疑。 皇甫益繼續道:“大楚朝臣眾多,不可能所有人都參與選帝,需要劃定一個范圍,太后以為:人數太多,反而無益,正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此權,閑官無事,對朝政缺少了解,品級再高,也不得選帝,必須是掌印的實封之官,才可參與大事。” “那可沒剩下多少人。”東海王說。 “三百七十六人,比一年之數稍多,等諸位將官印送到勤政殿時,將會得到一份名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