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孺子帝》
第(2/3)頁
韓孺子茅塞頓開,“沒錯,起碼得弄清當初為什么要對關東商戶征以重稅并限制入關次數,應該問誰?劉擇芹肯定會推脫說他不了解。”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陛下本應留在京城,整個朝廷都在身邊,有什么疑惑就問宰相,宰相就算自己不清楚,也得推薦一位知情者,這是他的職責。如今陛下是在洛陽,身邊沒有多少人,尤其是宰相不在,該問誰?”
韓孺子身邊有顧問,十名讀書人隨傳隨到,可他們的強項是引經據典,擬旨重賞有功的南、北軍將士,以及斥責楊奉,他們很快就能做好,字字有力、句句用典,足以令受賞者感激不盡、令犯錯者慚愧不已,可是說到洛陽商戶的事情,誰也不記得當初的規定。
“應該不是什么大事,否則的話,國史里肯定會記載。”一名讀書人推測。
十名顧問退下,東海王又出了一個主意,“讀書人不行,陛下應該找那些熟悉文書的老吏。”
韓孺子還真想起來一位,將中司監劉介叫進來,問道:“京城的奏章副本每天都是誰放在桌上的?”
“是我。”劉介回道。
“誰交給你的?”
“中書省官員。”
“在京城也是這個順序?”
“對,中書省整理文書,再由宮里的某人轉交給皇帝,通常是中司監,陛下也可以指任他人。”
“劉公做這件事就很好,把隨行的中書省官員叫來。”
人很快就到了,“微臣中書舍人趙若素拜見陛下。”這是一名三十來歲的中年人,頗有幾分未老先衰的樣子,一看就是久做文案之人。
中書舍人沒資格參加朝會,韓孺子對趙若素只有模糊的印象,他總是混在一大堆隨從當中,離皇帝很近,中間卻隔著重重障礙,若不是皇帝召見,他永遠也沒機會與皇帝直接交談。
韓孺子有點猶豫,此人不像是直言敢諫的人,自己對他一無所知,想了想,還是問道:“你是中書舍人,能看到從前的公文吧?”
“是,陛下。”
“最早是多久以前?”
“每隔十年,中書省與秘書省會一同抄寫歷年公文的副本,微臣有幸參與過一次,見過太祖定鼎以來的全部公文。”
韓孺子吃了一驚,東海王也不相信,“全部?摞在一起比山還高吧,你能看完?”
“微臣擅于辨識錯訛之字,負責初校,重抄的公文微臣都要過一眼。”
“這不叫看,頂多算掃,你當時連公文上寫的是什么內容都不知道吧?”
“大部分不知道,有一些還記得。”
東海王冷笑,還是不信。
韓孺子不想在小事上計較,直接問道:“朕問你,對關東商戶的征重并限制入關次數是何時規定的,你有印象嗎?”
“有,這兩項都是太祖登基第一年定下的規矩。”
韓孺子與東海王互視一眼,都沒料到這位不起眼的中書舍人居然真記得一百多年前的公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