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舊規難改-《孺子帝》
第(3/3)頁
“太祖為何定這么高的稅?”韓孺子問。
趙若素想了一會,回道:“當時的一份奏章里說,關東民富,人心仍向趙、齊,必須征以重稅,以斷其造反之資。”
太祖定鼎之初,趙、齊兩國的勢力還沒有完全肅清,而且不限于現在的趙、齊,面積要大得多,因此太祖有意壓制關東。
“大楚已綿延多年,當初的趙、齊兩國早被百姓遺忘,為何重稅未減?”
“微臣不知,微臣所見的公文之中從未提起此事。”
東海王這時候的反應就快了,笑道:“這有什么難解釋的,關東商戶負擔得起,他們這些年還不是越來越富?至于京城,用慣了這筆收入,突然減少,反而不適應,所以就一直保留,公開的理由就說這是太祖定下的規矩,不能改。”
“太祖定下的規矩真不能改嗎?”韓孺子覺得重稅可以稍減一點。
東海王撇撇嘴沒有回答,趙若素道:“從來沒人說不可以,但禮部可能會提出反對。”
“禮部?”韓孺子不明白這與禮部有何關系。
“每年臘月,禮部要在太廟祭祖,其中的一項儀式是稟告陛下一年來的所作所為,禮部可能會說,改變舊規將惹怒太祖的在天之靈。”
韓孺子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仔細一想,這又的確像是禮部會做出的事情。
“入關次數的限制呢?有什么理由?”
“當時的理由很簡單,趙、齊兩國的舊臣仍未死心,曾經試圖刺殺太祖及朝中大將,入關商戶帶的人多、貨多,刺客很容易混跡其中。”
“按禮部的想法,這條舊規也不能改了?”
趙若素又想了一會,“這倒未必,征稅是大事,太祖當初頒布了圣旨,有據可查,限制入關次數是守關將軍提出的建議,太祖許可,并沒有特意頒旨,因此,在禮部看來,這可能不算是改變太祖舊規。”
“有勞趙舍人解惑,朕已明白,你退下吧。”
趙若素退出帳篷。
“這是位人才。”韓孺子說。
“嘿,記性好一點而已,這種人在各大部司里一抓一把。”東海王不太在意,“劉擇芹膽子好大啊,他肯定知道減稅之事不可行,卻故意寫在奏章里,等到禮部駁回,陛下就會大怒,他則伏地請罪,一來一去,就把入關這件事給忘了。”
“洛陽商戶真正想要的只是增加入關次數?他們不會造反,只是想多做生意吧?”
“劉擇芹弄巧成拙,本來事情很簡單,可他非要掩飾,陛下不可不防啊。”
韓孺子沉吟不語,明天一早就要出征,只剩一個晚上的時間,而他除了一些猜測,再無別的證據,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劉介進帳通報,王堅火求見。
丑王也去洛陽城外跑了一圈,所見所聞與瞿子晰一樣,得出的結論卻不同,“依草民所見,城外的許多游民是假冒的,真正的流民反而得不到救濟。草民愿意當官,寧可得罪千人,也要救更多人。”(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