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饑渴交加-《孺子帝》
第(1/3)頁
夜至三更,一片烏云遮住空中的半輪明月,群星暗淡,晉城城頭緩緩垂下一只籃子,到地之后,從里面笨手笨腳地爬出兩個人。
中書舍人趙若素握住繩索晃了兩下,表示一切平安,輕輕嘆了口氣,邁步向橋上走去,隨從緊跟其后,不住地回頭張望,晉城雖小,卻是一片汪洋中的安全孤島,離開這里,不知要游蕩多久才能再次靠岸。
兩人各背一只包袱,一路西行,這邊的匈奴人比較少,幾里之外就是群山,進去之后,或許能躲開匈奴騎兵,隨從的大包袱里裝著不少干糧,沉得直往下墜,他不得不經常往肩上拽兩下,懷疑自己不會被餓死,而是被累死。
不久之后,東城沖出一隊騎兵,百余人,試圖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可是沒起多大作用,匈奴人兵力雄厚,一點也不慌亂,數百人上馬迎戰,其它營地按兵不動,根本不受影響。
楚軍沒敢真的交鋒,很快就退回城中。
趙若素與隨從這時連山區還沒走到,這樣的兩個人,想要一路步行穿過匈奴人的封鎖,完全是異想天開,在躲躲藏藏地跋涉了將近一個時辰之后,他們被活捉了,山里也有匈奴人,用繩索將兩人的雙手牢牢捆住,像對待牲畜一樣牽著走。
隨從唯一欣慰的是,兩人的包袱都被搶走,減輕不少負擔。
匈奴人開心地交談、嬉笑,兩名楚人一句也聽不懂,趙若素突然生出一種恐懼,如果匈奴人根本不將他當回事,當場殺死,他的計劃就將一敗涂地。
于是他大叫大嚷,擺出一副我很重要的架勢,結果挨了幾鞭子,臉上留下一條血痕,火辣辣地疼。
兩人被栓在營地里的一根柱子上,路過的匈奴人朝他們放肆地大笑、吐口水。
天亮了,還是沒人搭理、審問他們,甚至沒人送水送飯,他們還沒有被殺死,唯一的理由似乎是展示匈奴人的強大:沒有任何人能從他們的包圍中逃走。
趙若素一直昂首站立,不肯顯出屈服,在心里對自己說還有希望,匈奴人不會這么快做出反應。
臨近午時,饑渴疲憊的他實在忍受不住,只好坐在地上,背靠柱子,望向晉城,心中忐忑,全不像面對皇帝講出計劃時那樣鎮定。
隨從也坐下,舔了舔嘴唇,小聲說:“咱們不會死在這里吧?”
趙若素不擅長鼓舞人心,想了一會,說:“據我的觀察,十次奇計只有一次能成功,所以治理天下以守正為上,不可常用奇計,這一次是迫不得已,能不能成功……就看天意吧?!?
“啊?我看你在陛下面前的說得挺好,還以為……我被你騙了。”隨從是皇帝身邊的人,名叫泥鰍,對整個計劃只有一知半解,勇氣消失殆盡,帶著哭腔說:“我可是自愿跟你來的,才跑出這么遠一點,我自己一個人還能跑得更遠一些呢?!?
“哭,大聲哭?!壁w若素說。
“干嘛,瞧不起我嗎?”
“你一哭,這事就更像真的了,使勁兒哭。”
泥鰍干嚎了兩聲,很快悲從中來,真的大哭起來,鼻涕一把淚一把,引得周圍的匈奴人哈哈大笑。
趙若素厲聲喝止,罵他給大楚皇帝丟臉,泥鰍哭得更厲害了,直到有人嫌煩,上來抽了兩鞭子,他才止住哭聲,悄悄抽泣,等匈奴人走遠,小聲道:“趙大人,我的名聲全毀了,以后你可得為我挽回名譽。”
“放心,只要能活著離開,功勞全是你的?!?
泥鰍差點又哭出來,這位趙大人可真不會鼓舞士氣。
天色漸晚,匈奴人一直虛張聲勢,沒有發生戰斗,被俘的兩人餓得軟弱無力,泥鰍想哭也哭不出來,嘀咕道:“昨晚我還嫌干糧太沉呢,現在真是懷念啊?!?
趙若素全身直冒虛汗,聽到“干糧”兩個字,肚子咕咕直叫,但是仍然挺直身體,努力維持坐姿,“你總有一個名字吧?”
“有啊,泥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