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孺子帝》
第(1/3)頁
皇宮里熱熱鬧鬧地給皇帝娶進更多女人的時候,韓孺子正在倦侯府里忙碌,要在大楚數千名將領當中選出幾位合格的樓船將軍與步兵將軍。
圍剿云楚澤和東海群盜,都需要大量戰船與步兵,船可以慢慢建造,步兵可以從各地調集,唯有指揮者最難尋找。
武帝時期的成名老將不少人尚還建在,如果朝廷肯一次性派出大軍,他們都能指揮得不錯,可朝廷偏偏不想耗費太多,這下子就難辦了,老將們一被問起,全都謹慎地搖頭,不敢給出肯定獲勝的回答。
年輕將領當中倒是有不少人膽子夠大,愿意接管任何一支軍隊,卻說不出具體的剿匪計劃,其才華又不像是第二個鄧粹,韓孺子不放心將重任交給他們。
海上需要大船,造得比較慢,暫不需要大將,云夢澤的剿匪行動已開始執行,數千名楚軍士兵正在建筑第一批據點,數量不多,全都背靠大城,易守難攻,尋常將領就能指揮。
這給了韓孺子一點時間。
兵部自有一套選將辦法,準備在京城以南的湖上進行一次水軍演練,持續十幾天,根據將領們的表現,分出等級,供皇帝選用。
韓孺子在身邊的勛貴侍從當中也找出一批中意者,打算輪番派出,與成熟的將領配合,學習治軍之術。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韓孺子能感覺到整個大楚的配合,這還只是一次小小的嘗試,各方與皇帝的配合不算完美,像是一輛重新上路的老舊車輛,能聽到吱吱嘎嘎的摩擦聲。
皇帝與宰相仍未取得互信,韓孺子每天上午仍在勤政殿執政,可申明志還是越來越緊張,每次都要想方設法地拖延時間,希望將皇帝一直留在身邊。
迄今為止,他都沒有成功,到了中午總得吃飯,一旦脫離大臣的視線,誰也沒法攔住皇帝。
韓孺子在倦侯府與另一群人商議朝政,在這里,規矩不重要,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解決問題,才是大家討論的重點。
他也在這里審閱奏章,為了表示對宰相的尊重,他很少當場批復,而是要么送到勤政殿,要么等第二天與群臣一塊確定批復內容。
宮中納妃的第五天,韓孺子在倦侯府接到一份特殊的奏章,署名“淑妃”,經張有才提醒,他才知道這就是鄧粹的妹妹鄧蕓。
皇后之下有貴妃,再往下是普通妃子,名稱眾多,淑妃是其中之一,她們與朝廷官員一樣,也都有品級、官印與掾屬,可以向皇帝遞送奏章,但是很少有人這么做,宮里的事情要在宮里解決,皇后或者太后是最終裁決者,用不著驚動皇帝。
一名剛剛得到冊封的普通妃子,就敢給皇帝寫奏章,膽子不小,唯有想到這是鄧粹的妹妹,皇帝和身邊的太監們才覺得稍微合理一些。
鄧蕓的奏章文采飛揚,她說自己進宮如兵家第一次當將軍、如進士第一次領官職,心所念念就是為國效忠,可惜空有一腔熱情,卻連皇帝本人都見不到,難免心生疑惑,以為自己才疏藝淺,不足以領軍治民,云云。
她的比喻不只這一個,被移植到無人幽谷的奇花異草、被藏于箱篋中的蒙塵珠寶、被無知者用來鋪路的珍貴石材等等都是她的形象,意思只有一個,皇帝起碼要來看她一眼,不枉夫妻一場。
妃子的奏章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面前,韓孺子問了一下,得知它來自慈寧宮中,原來這里有母親的支持,心中不由得納悶,是皇后親自召入鄧蕓的,新淑妃怎么剛進宮就倒向了慈寧太后?
韓孺子批復“閱”,兩天之后的中午,在離開皇宮前往倦侯府之前,他正式召見了所有新晉的十二名嬪妃,皇后以及兩位太后都在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