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孺子帝》
第(3/3)頁
南直勁沒堅持住,再次跪下,皇帝命他平身,他只好又站起來,“微臣愚見,以為趙若素失蹤必有其它原因,絕非躲避陛下?”
“這樣就好。你和趙若素同在中書省為臣,應該比較熟悉,你覺得他還會再回來嗎?”
“微臣……不知……”
韓孺子沒有發怒,但是端正顏色,“你剛才說自己不了解朝中的大事小情,可你了解大楚嗎?”
南直勁面露困惑,沒明白皇帝的意思。
“匈奴攻入關內,百年所罕見,先不管西方是否真有強敵,匈奴就是大楚眼下最大的威脅,雖說達成和議,但是雙方互不信任,要不了多久,匈奴大軍又會卷土重來,你覺得大楚有能力御敵于國門之外嗎?”
“有陛下在……”
“不不,從你中書舍人的經驗來看待這個威脅,你在武帝時就已在中書省任職,正好做個比較。”
南直勁想了好一會,“微臣記得,武帝二十三年,北疆來的奏章絡繹不絕,占據了全部奏章的將近一半,內容盡是建城、駐兵、水草、馬匹等事,兩年之后,楚軍大破匈奴,終武帝一朝,再無敗績。如今來自北疆的奏章大為減少,內容則多是修城、棄城、用度不足等事,微臣不敢斷言,但是有備方能無患,大楚現在的準備……似乎不太充足。”
“原因何在?”皇帝追問。
“官庫空虛、內患繁多,無力支援北疆。”
“這正是朕所念念不忘者,朕被困晉城時,親眼見到左察御史蕭大人為國盡忠,不愧朝廷棟梁之臣,朕以為,大楚之衰弱,朝廷無罪,群臣無罪,皆朕一人之過,朕但望眾卿努力,令朕無后顧之憂,得以專心除內患、滅強敵。”
南直勁第三次跪下,磕頭不止。
韓孺子也沒讓他平身,等了一會,說:“要說了解,整個中書省、乃至整個朝廷,就數你對朕最為了解吧?”
南直勁癱坐在地上,一臉驚慌,“趙若素……他已經說了?”
韓孺子搖搖頭,“他什么都沒說,朕是自己看出來的:在你被扣押之前,中書省送來的奏章排列有序,頗合朕的心意,就像是知道朕會對哪些奏章感興趣,特意放在在上面,讓朕最先看到。自從趙若素失蹤、你被留下之后,奏章排序一天比一天混亂,前后對比太明顯了,朕不能不注意到。”
南直勁汗流浹背,他當然了解皇帝,但還是低估了皇帝的聰明才智。
韓孺子有一句話沒說,中書舍人能將皇帝感興趣的奏章擺在上面,自然也能將一些特別的奏章藏在中間,正好是皇帝稍感疲憊、心事又不在批閱時看到,囫圇通過,忽略了其中的真實含義。
中書省將宰相的那份回復藏在中間,弄巧成拙,他們真是需要南直勁、趙若素這樣的吏員。
這就是為什么中書舍人如此重要的原因,但是培養起來太難了,老吏南直勁之后,就只有趙若素能接班,他的辭官,甚至要直接為皇帝效力,對中書省、對朝中大臣影響深遠。
趙若素不會被殺死,韓孺子相信他正被關在某處,接受苦口婆心的勸說。
“你可以走了,奏章還按從前的規矩擺放,如果你湊巧見到趙若素,告訴他,三天之內來見朕,否則的話,即是欺君,將獲滅門之罪。”
南直勁倉皇告退,他當然明白“滅門之罪”是留給誰的。
皇帝看向一真站在邊上旁觀的晁鯨,“不準泄露朕與南直勁的這些話。”
晁鯨兩手一攤,“想泄露也做不到,根本沒聽懂。”
皇帝對南直勁說的是:他要趙若素,不為對付朝中官吏,可趙若素如果不能活著出現,他就要向大臣們開戰。(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