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兩軍歸一人-《孺子帝》
第(3/3)頁
另一名官員開口道:“即便如此,也沒必要將南、北兩軍都交給同一人,更不應該交給柴悅。”
康自矯搖頭,“非也,南、北軍在京城時,統領者就是陛下本人,因此分屬兩位大司馬,塞外不同,匈奴已經合為一家,令出一人,若生意外,邊疆向京城請示,一來一回,戰機早已貽誤,非得有一位大將隨機應變不可。”
“數十萬精銳盡歸一人,柴悅擔不起此項重責,起碼得是一位宗室王侯。”
“兵部劉大人剛才提起的齊國之亂,最初就是由宗室王侯挑起的。”康自矯用這句話堵住對方的嘴,隨后抬手指向柴悅,“禮部剛才聲稱柴將軍品行不端,可我想問一句,事情發生的時候柴將軍年紀多大?”
柴悅現在也不到三十歲,皇帝剛剛登基那一年,他才二十出頭,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康自矯又道:“禮部當年既然查過案子,卻沒有對柴將軍做過任何處罰,想必也是因為覺得事情不大吧?”
禮部的官員還在大廳里,聞言臉色微紅,無言以對。
“在我看來,諸位以為柴將軍不可統領兩軍,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利器不可以授予外人,對此我沒什么可說,我今天才見到柴將軍,對他不了解,可陛下了解,陛下相信柴將軍,我沒有理由懷疑。第二個原因就是諸位的私心了,天下皆知,京城三軍當中,宿衛軍里勛貴子弟多,南、北兩軍當中官員親眷多,塞外苦寒,又多危險,偶爾去一趟立個軍功也就是了,常年駐扎卻不合算……”
眾官員七嘴八舌地呵斥,康自矯坦然面對,等聲音稍歇,他說:“我只問一句,諸位誰敢站出來,說一句南、北軍中沒有自家的親戚?”
廳里一下子靜下來。
南、北軍的地位比宿衛軍稍低一些,但是駐扎在京城繁華之地,待遇比普通軍隊高得多,每次出征皆能立功,因此許多人都愿意加入,官員們自然近水樓臺先得月。
但兩軍的士兵主力仍是京城周圍幾個郡縣的良家子弟,裝備精良、供應充足,戰力一直不弱,因此也就沒人計較。
韓孺子也不會,與變兵為奴相比,這實在不算什么大事。
無言以對就像是默認,幾名官員反應過來,急忙向皇帝下跪,賭咒發誓,聲稱自己在提出反對時絕無私心。
韓孺子仍沒有怪罪任何人,宣布廷議結束,明天會有正式旨意。
散朝之后,韓孺子留下柴悅,對他說:“委屈柴將軍了。”
柴悅慌忙拱手道:“臣得陛下信任,乃是天大之恩,有何委屈?”
“昨日朕問你,匈奴是否會再次侵邊,你說自己要考慮一下,可有結果?”
“臣仔細考慮過了,有七成把握,覺得匈奴人會在明年春天進犯大楚。”
雖然無法宣之于口,可韓孺子心里“盼望”著這場戰爭。(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