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 一大早,常知縣便迎著寒風,趕往益都郡。 既是投誠,關鍵在于一個誠字。 更何況,投誠之后的待遇,還需爭取一番。 所以,他必須親自去一趟益都。 如今從臨淄去益都,很少有人走官道了,都是走水路,順流而下,只需兩個時辰便到了。 韓楨也命人將淄水碼頭擴建了一番,又修了一條寬厚平坦的大道直通郡城。 清晨出發(fā),中午時分,常知縣就坐著馬車駛入郡城之中。 他有段時日沒來郡城了,上一次來,還是去歲年節(jié)時,來府衙敘職考核。 坐在溫暖的車廂內(nèi),常知縣將窗簾掀開一道縫隙,打量著郡城的變化。 寒冷的天氣,并未阻礙百姓的熱情。 只見街道上行人如織,商鋪大門洞開,路邊支起一個又一個小攤。 街角處,偶有一兩個乞丐縮在那里,身前擺放著一個破碗。 做了這么多年的知縣,常知縣深知,想要了解一地民生,不要看人口多少,農(nóng)田幾何,只需看百姓的精神面貌就能得知。 畢竟,繁華的假象可以偽造,唯獨發(fā)自內(nèi)心的精神面貌偽造不了。 比起去歲來時,郡城百姓精神好了數(shù)倍,嬉笑怒罵間透著蓬勃的朝氣。 胥吏整頓了,苛捐雜稅取締了,欺行霸市的潑皮和幫派也沒了,甚至就連郡城外盤踞多年的匪寇,都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一連串的改變,讓郡城百姓由內(nèi)而外的感到輕松,壓在肩頭的擔子,忽然之間沒了一大半,就連走路都比以往輕快了幾分。 至于乞丐,這就沒法子了。 不管多繁華,多富庶的地區(qū),都會有乞丐,因為有些人天生就是懶,不想勞作,不想被拘束,只想過不勞而獲,天作被地當床的日子。 事實上,韓楨已經(jīng)將郡城中的乞丐清理過一遍了。 上了年紀或天生殘缺的人,安排一份掃大街,看空房這類清閑的活計。 至于那些手腳健全的乞丐,上個戶籍,發(fā)些口糧和紙衣,安置到鄉(xiāng)下開荒種田。 沒種子沒農(nóng)具,沒問題,府衙借給你。 擔心還不起? 沒關系,可以分期付款,且不收一文錢利息。 反正就是一句話,物盡其用。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乞丐賴在城里不走。 對這種懶人,韓楨也是沒有任何辦法,抓進牢里除了浪費糧食之外,毫無用處。 總不能全殺了吧,那他還要不要名聲了? 所以只得放任不管,任由其自生自滅。 “知縣,到府衙了。” 不知不覺間,馬車來到府衙門前。 聽到車夫的提醒,常知縣回過神,應了一聲后,掀開門簾走下車。 迎面而來的寒風,讓他打了個哆嗦。 整理了一番儀容,常知縣邁著四平八穩(wěn)的官步來到府衙門前。 值差的皂吏認出了他,滿臉堆笑道:“見過常知縣。” 常知縣沒端架子,輕笑道:“本官此番前來有要事與縣長商議,勞煩通報一聲。” “常知縣稍待片刻,卑下這就去通報。” 皂吏說著轉身走進府衙通報。 不多時,便又折返回來:“常知縣,縣長有請!” “有勞了。” 常知縣微微頷首,抬腳邁入府衙大門。 一進大堂,就見韓楨主動迎上前,笑容滿面道:“常知縣,久等了!” 常知縣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姿態(tài)放的很低,躬身作揖,面帶歉意道:“縣長恕罪,實是家中瑣事太多,昨日處理好之后,便立刻動身,馬不停蹄的趕來。” 到底是什么原因,雙方心里都有數(shù)。 但有些話,心里知道就行,不能擺在明面上來講。 “能來就好!” 韓楨微微一笑,握住他作揖的雙手,將其扶起。 招呼常知縣坐下后,韓楨吩咐道:“來人,上茶!” 很快,一名小吏端來一杯熱茶:“常知縣,請用茶。” 接過熱茶,常知縣抿了一口,默默在心中整理思緒。 投誠的態(tài)度到了,接下來該談談待遇了。 他常玉坤也不過是一介凡人,也有七情六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