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4【假鈔】-《大宋潑皮》
第(1/3)頁
楊時在追隨二程之前,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
楊時,弘農華陰人。
祖籍弘農,姓楊,祖上還用說么?
世家門閥就是世家門閥,黃巢只是斬了枝干,并未徹底斷了根,哪怕近幾百年沒落了,衰敗了,只要家傳學問還在,家族就還有復起的希望。
楊時杵著拐杖,在孫兒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走上高臺。
看著他那搖搖欲墜的身形,著實讓廣場上的看客們為其捏了把汗。
他如今八十多了,前兩年又染了病,本來已經在福建等死,墳地都選好了。
誰曾想大禮儀的消息一出,老頭子如回光返照一般,愣是拖著帶病之軀,千里迢迢趕赴京師。
當徐存與劉勉之這些在京弟子聽到這則消息時,紛紛被嚇了一跳。
好在老頭硬是捱到了東京城。
這短短的一段路,幾乎耗盡了楊時全部力氣,坐在華蓋下大口喘著氣。
華蓋乃天子儀仗,韓楨為表對大禮儀的重視,因此特賜華蓋。
此舉效果斐然,立刻便贏得了大儒大賢與無數文人的好感。
打一棒,總得給個甜棗么。
韓楨立國的根本,乃是與胥吏共天下,這等于是刨了士大夫的根。
明面上雖然不敢說,可心中能沒有怨氣?
所以,是時候該給點甜頭了。
大禮儀,包括賜下華蓋,便是甜頭。
相比起楊時,今日與他論道的晁沖之,名氣就沒那么大了。
晁沖之今年五十有三,可見到楊時,卻行的是弟子禮:“末學后進見過龜山先生。”
“叔用不必如此。”
楊時并未托大,擺擺手道:“文忠公(歐陽修)曾言:學無先后,達者為師。吾讀過你所著《事功論》,當真是字字珠璣。以叔用之學問,足以開宗立派,今日在這大禮儀之上,你我二人平輩論道。”
晁沖之名氣不顯,那是相比于楊時,事實上山東、江淮乃至兩浙等地士林,對其極為推崇。
晁家乃濟州望族,家學淵源,最鼎盛時期,連同晁沖之在內的五兄弟于同一年全部高中進士。
這可比蘇軾蘇澈兩兄弟同時高中還要震撼,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本就家學淵源,晁沖之又先后拜師陳師道、林石等人,融百家之所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