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人家。” 蘇軾可憐兮兮的道:“某是御史,來訪查民情的。” “御史?” 老人問道:“可有證據。” 蘇軾遇到了一個謹慎的老人,但等他拿出被浸泡的沒法看的一份半成品奏疏時,老人不信,最后他拿出了私章,蓋了一下。 “車婆……” 一個據聞是村里最有學問的男子來看了印章印出來的字,疑惑的道:“車婆是什么?” 蘇軾仰天長嘆,“是東坡啊!” 我去! 某不是婆,是漢子! 這一刻蘇軾想死。 “不認識!” 老人依舊不搭理。 蘇軾絕望了,關鍵是又累又餓,還有些冷。 他覺得自己討要一點熱水和湯餅定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摸出了一串銅錢。 老人的眼中多了亮光,“今年的春雨,比那年黃河決堤時還大。” 蘇軾低頭看看手中的銅錢,只想抽自己一巴掌。 這是要給錢才肯說實話啊! 他覺得民風不夠淳樸,不夠好。 于是他再度出錢租借了一頭驢,就這么斜坐著回去。 一路有個大漢跟著他,說道:“蘇御史您別管他,他……他家大郎病了,為了治病,家里都折騰光了。” 蘇軾有了些明悟。 在許多時候,堅強也得向現實妥協。 但他驕傲的覺得自己不會。 到家后,他開始奮筆疾書,然后倒下。 “交給……交給元澤!” 蘇軾發燒了,但依舊記得自己的職責。 當王雱得了這份記錄時,皺眉道:“子瞻太實誠,可為友。” 他沒動。 晚些來了幾個消息。 “說是今年的雨水太大了些,說不準,不過發大水是一定的。” “黃河邊上的漁夫說了,今年若是不發大水,他就把自己的漁船一把火燒了。這話是他收了一貫錢后說的,某告訴他,若是謊言,皇城司會尋他說話。” “……” 就在趙頊說出了那番話之后,王雱就已經做出了安排,這些人手就是去黃河附近打探消息的。 王雱稍后進宮求見。 “各處的消息都是今年要發大水。不過發大水是否會決堤,這個不好說。” 蘇軾的消息就被放在了這些消息的里面,顯得格外的不打眼。趙頊翻看到了之后,說道:“子瞻是個好人。” 他繼續往下翻看消息,等看完后說道,“如此……我知道了。” 王雱饒有興趣的問道:“你想如何做?退縮?還是硬頂上去。” 趙頊跪坐在席子上,深吸一口氣,說道:“有人說皇子監國當無為,可我卻不能坐視黃河泛濫。” 他隨即召集宰輔重臣們議事,提及了今春黃河泛濫的可能性。 怎么辦? 臣子們也很為難。 “招募民夫,修補河堤!” 趙頊的決定馬上就引發了反彈。 各種意見都有,但支持的不多。 …… 晚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