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二)-《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3/3)頁
以前的天可汗節制天下兵馬,開疆拓土。
現在的皇帝要節制天下的錢糧賦稅,來穩定大唐的經濟發展。
現在的弘文館也有了不少的驪山書卷,朝中慢慢開始認可了驪山的學術。
尤其是這一次金本位的出來,在朝野掀起了一場風浪。
而這場風浪中,又會有多少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人被淘汰。
驪山學術向來是信奉學到老,活到老的。
現在朝堂也是如此,朝中的官吏如果停下了學習,不跟上現在的國策,也會導致思維方式的落后,而在每月的考試考校中被淘汰。
離開長安城的時候,這里還好好的。
離開的這兩年,狄仁杰再次回來的時候,才發現這里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承乾制定的種種國策,光是看著就令人目不暇接。
狄仁杰又開始了苦讀的生活,每每在弘文館看書,都會凍得手腳冰涼。
這種苦讀的日子過得很快,天地間日夜更替。
不知不覺過了年關,已是大唐新的一年。
這一年,朝中宣布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像是一塊巨石落在了平靜的湖泊中。
朝野又一次開始議論起來。
此消息正是因為驪山給朝中的解決困境的良方,朝中要開設一個錢行。
這個錢行是新設的官邸,也就是皇帝用來節制天下錢糧賦稅的手腳。
皇帝一次又一次地集權,從監察制再到現在的開設錢行。
李承乾手中的集權,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個新帝才登基一年,他的集權便已經做到了頂點,這是以往天可汗都沒有做過的事。
也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敢做的事。
李承乾就此站在了皇權的頂峰,他的權力也達到大唐立國以來超越魏晉南北朝,乃至前隋以來最高的地步。
隨著關中的生產與貿易的發展越來越迅猛,大唐會出現金錢危機是一件必然的事。
對驪山來說這種事必然會發生,只是早晚的時間問題。
而驪山應對起來也很從容,早在貞觀十三年開始,驪山就開始囤積白銀與黃金,將許多的銅錢都用了出去。
而驪山也一直保持著關中最富有的位置。
關中各縣也早早聞到了味道,他們從去年開始就減少了銀餅的流出,并且除了大宗貨物,能不用銀餅就不用。
在大唐的金錢體系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架構之前,這種銅錢的貶值的情況還會繼續。
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以往一斗米只要四錢,現在一斗米已經漲到了八錢。
物價開始上漲,銅錢開始貶值。
對朝中來說他們的時間很緊張,來年開朝一定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章程。
這也是李承乾急于在休沐時期就宣布開設錢行的消息的原因。
相較于朝中驪山的關中的應對就從容了許多。
潼關北面的黃河河堤,裴炎已記不清這是他第幾次來考察黃河。
建設水壩,開展束水沖沙的工程已迫在眉睫。
治理黃河是太府寺的頭等大事,裴炎剛任職太府寺少卿,就接手了一個如此重大的工事。
如果這個工事能夠成功,治理黃河就能夠取得重大的功勛。
正常來說,水壩是一堵墻,一堵平整的墻,在許多人的認知里水壩就應該是這樣的。
可裴炎的設計的水壩是曲折的,這種曲折的水壩更適合用在黃河的治理上。
通常的水壩,可以在不減少水流量的情況下,控制水位不會太高,并且來增加水流的流速,這是一個水壩兩側水位變化,減少水的流通面積,導致的動能減少勢能增加的原理,以此避免造成水患。
這是驪山嘗試了多年,初步設定的水壩方面,這是一個曲折的鋸齒狀水壩,一來保住上游的水位,二來控制下游的水流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