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石達開的部曲可是百戰老兵,如果能花點錢,哪怕是多花點錢買來,也是劃算的。 雖然舊式農民軍隊有其局限性,但隨著大明陸軍不斷的擴編,以張長貴為首的練兵軍官也總結出相應的經驗教訓了。 只要做好思想改造,這些不怕死的廣西狼絕對是優秀的兵源。 根據資料,石達開在大渡河被困時尚有五千部曲。 他與南字營都司王松林談判,希望舍命換取三軍活命。 其中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編,剩余不愿投降的兩千人保留武器,駐扎大樹堡。 不過過了一年多之后,清廷見石達開之死塵埃落定,便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將這兩千人幾乎屠凈。 朱富貴的目標就是大樹堡中的兩千精銳。 清妖去勸降,他們堅決不降。 但不代表他們就不想活命。 如果是一看就很“友善”的洋兄弟,比如說唐三桂同志去勸降呢? 允諾他們出國謀生,加以威逼利誘,絕對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雖然難度很大,但值得一試。 根據戚文長等人所說,作為楊秀清的嫡系部隊,他們是在天京事變之中出逃的。 先是在淮河,后又在太湖一帶活動,做些劫富濟貧,襲擊清軍輜重的勾當。 后來他們被太平天國的叛徒,投降偽清并任江南大營提督的張國梁設計俘虜。 而此時原蘇松太道吳健彰正在江南大營之中中。 吳健彰與美國公使田貝·馬沙利交好,通過后者,包括戚、張、楊三人在內的一大批捻子、太平軍俘虜被賣來北美。 當然,戚文長等人作為小軍官,而且是東王府潰出的小軍官,是不知道那么詳細的信息的。 不過朱富貴根據他們的敘述,比對資料大致理清了人物關系。 這里面的關鍵人物有兩個,一個是老牌買辦吳健彰,一個是美國公使田貝·馬沙利。 只要由這兩個人出面,事情就有轉機。 但問題是,根據資料,此時老買辦吳健彰已經迫于政治斗爭而告老還鄉了。 馬沙利倒是還在上海公共租界里面耀武揚威。 大概是因為能夠搞懂滿清復雜的官僚體制太過困難吧,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駐華官員向來都是長期任職的。 比如說掌管清朝海關的英國人羅伯特·赫德,一干就是五十年,根本不帶挪窩的。 畢竟這么肥的差事,還能當最上等的羊帶人,誰又愿意換崗呢? 而朱富貴如果沒記錯,這位田貝·馬沙利公使,兩個月前還因為照會大清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管理大臣恭親王奕忻,抗議清國以不正當手段干涉美利堅國內政而上了報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