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紐約,范德比爾特莊園。 短短半年過去,老范德比爾特看上去卻似乎蒼老了十歲。 從前的他,充滿活力,朝氣蓬勃,一點都不像是一個70歲的老人。 但如今,老范德比爾特卻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的,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了。 史蒂夫和威廉是老范德比爾特最看重的兩個兒子。 當然,后者是一直看重,前者則是因為之前他出色解決了船舶資產清售的難題而逐漸看重。 今天把這兩個兒子叫過來,老范德比爾特一反常態地聊了半個小時的家常。 他回憶著著五十年前,自己是如何雄心勃勃地白手起家,也聊到自己幾個子女,小時候是如何的淘氣。 末了,他還感慨道,自己這一世實在是錯過了太多東西,沒有好好陪伴家人,就是最大的遺憾。 這樣的話,從一個冷酷無情的大資本家口中說出,讓兩個兒子都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們雖然沒有聽說過“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這句話,但也明白,自己的老父親說出這樣一反常態的話,看來是真的一蹶不振了。 如果是從前,老父親有要退位的意思,兩兄弟一定會就繼承權爭破頭皮,但此時,他們卻都不敢接話。 原因很簡單,鐵路投資遇到了巨大的損失,很有可能導致整個范德比爾特家族破產!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畫風突變的內戰說起。 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就擁有5.3萬公里鐵路,約占世界鐵路長度的一半,比全歐洲的鐵路加起來還多3000公里。 而戰爭的爆發非但沒有減緩美國鐵路業的發展,反而成為了推動力。 在戰爭的第一年,北方聯邦政府便建成了2萬公里的鐵路。 但這些鐵路其實都集中在東部地區,且以南北走向為主,目的是為了方便運送戰爭物資。 與此同時,南(洛杉磯/圣迭戈)、北(西雅圖/波特蘭)、中(薩拉門托/舊金山)三條通往太平洋的太平洋鐵路卻進展緩慢,急需注資。 雄心勃勃的老范德比爾特所看好的,便是這三條橫穿美國的大動脈。 作為紐約頂級資本家、船舶大王,老范德比爾特變賣了自己名下全部的船運資產,投資了北線與中線的鐵路。 其中北線,也就是通往西雅圖地區的鐵路,雖然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但這個時代西雅圖人口少、商業價值很低,因此老范德比爾特雖然買下了鐵路的經營權,倒也不急著回本,屬于長線投資。 但中線鐵路就不一樣了,這關系著這次投資的成敗。 實際上,兩條鐵路只要有一條能夠順利通車,范德比爾特家族就會賺得盆滿缽滿,但中線要賺得更多。 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就已經批準通過了中線的建筑法案。 第(2/3)頁